威尔第:音乐世界的莎士比亚
威尔第:音乐世界的莎士比亚
    威尔第:音乐世界的莎士比亚
——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
图片说明:威尔第(戴帽者)与友人们在别墅,前排左二为妻子斯特雷波尼,后排左一为与晚年威尔第发生恋情的捷克女高音特蕾莎·斯多尔茨
图片说明:1880年威尔第在巴黎歌剧院指挥乐队演奏《阿依达》
  今年是歌剧大师威尔第诞辰200周年。还未到他的生日10月10日,一系列纪念活动就在世界各地拉开序幕。在中国,7月12日,威尔第音乐节在天津开幕,他的经典作品《弄臣》、《游吟诗人》、《阿依达》在天津大剧院相继重磅上演;国家大剧院也在8月22日、23日演出纪念他诞辰200周年的歌剧音乐会。《创建真实:人类情感大师威尔第》展览9月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0月4日至31日举行的第1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由3部威尔第中期歌剧和两场音乐会组成的“威尔第迷你音乐周”,打造音乐节的“节中节”。
  在威尔第开始崭露头角的19世纪40年代,罗西尼搁笔不写,贝利尼英年早逝,多尼采蒂多产但缺乏精品,意大利歌剧眼看要陷入青黄不接,威尔第的出现不啻于拯救了这一局面。
 
  在19世纪40年代,法国歌剧红极一时,瓦格纳即将风靡欧洲,威尔第上承美声时代三大师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下启普契尼,将意大利民族风格的歌剧推至一个新高度,使之能与法国歌剧、德国瓦格纳鼎足抗衡。
  作为势均力敌的同行又是同龄人,威尔第与瓦格纳常常被人拿来相提并论。相比瓦格纳极富戏剧性的人生,威尔第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故乡布塞托乡间的圣阿加塔别墅度过的。他不善交际,暴躁忧郁,播种、收割和牧场对他来说是和音乐同等重要的事情。这位一向自称“圣阿加塔的农民”的作曲家,在歌剧创作的田地上同样拿出农夫的劲头辛勤开垦,一直工作到80岁高龄。
 
音乐之旅艰难启程
  描述威尔第走上音乐创作的历程,大概只能用命中注定一词吧。1813年10月10日,朱塞佩·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布塞托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小威尔第生来就少言寡语,一有空就喜欢跑到离家不远的教堂里,痴痴地听管风琴奏出悠扬乐声。父亲看出这孩子喜欢音乐,在他8岁那年省吃俭用买了一台旧的斯比奈风琴,没过几个月琴就让他弹得彻底散了架。
  12岁时,他幸运得到布塞托城一位爱好音乐的酿酒商巴列齐的青睐,此人后来还成了他的岳父。巴列齐赞助了他三百里拉,又帮他向慈善机构申请到一笔奖学金,1832年他来到景仰已久的米兰音乐学院。但这所牛气冲天的学校在面试后就把他给拒了,理由是已经超龄,但最主要是他们认定威尔第不够出。威尔第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若干年后,米兰音乐学院想借他的名声改名为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时,他一口回绝了。
  他转拜斯卡拉歌剧院的指挥为师,但学艺三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学。当同龄人瓦格纳还在德累斯顿上大学,听美学和哲学讲座、编杂志、旅行时,威尔第只有靠自己的勤奋,他几乎背下多尼采蒂的全部总谱……米兰爱乐协会一次排练海顿的《创世纪》,指挥突然缺
席,伴奏的威尔第临时救急身兼指挥,他用右手指挥、左手弹琴,出完成了工作,令众人刮目相看。但他的生活始终困苦,曾经的恩师普罗维西和亲妹妹去世,他甚至都因没钱无法回家参加葬礼。
  1836年,23岁的威尔第与巴列齐的女儿玛格丽塔结婚,两人彼此爱慕已久。威尔第顶替普罗维西,当上了布塞托城教堂的管风琴师。但薪水微薄,生活千篇一律,离他内心深处宏大的音乐梦想差距太远。他终于于1839年毅然辞掉“铁饭碗”,凭着一无所知的激情再次来到米兰,全家寄人篱下,他则天天奔波于各大剧院,寄望于老板能看上他写的歌剧。
  当时知名女歌唱家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在听过威尔第弹奏他的处女作《奥贝托》后,将其引荐给了斯卡拉剧院经理梅雷利。1839年,《奥贝托》在斯卡拉剧院上演,作曲家脸煞白地等到了观众们的肯定欢迎。首战告捷,精明的梅雷利马上和威尔第签订合同,预订他之后的三部歌剧。事业刚有起,威尔第便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先是一年前小女儿夭折,接着是儿子在这年冬天患急病死去,妻子玛格丽塔承受不住接连的打击,1840年第三口棺材从他家抬了出去。
  威尔第一下变成孑然一身。悲痛无比的他提出和剧院解约,但没得到同意,被迫坐回桌前,迷你世界别墅内部装饰
“在可怕的精神痛苦下”开始创作一部喜剧!冰火两重天下诞生的《一日王位》质量可想而知,它毫无悬念地遭遇惨败。现场观众一片嘘声、口哨声、笑骂声,敏感的威尔第觉得自己被钉上了滚烫的耻辱柱。
 
土地和音乐一样重要
  威尔第沉浸在控诉命运的阴郁情绪之中,离索居,心灰意冷,甚至打算就此放弃音乐。如果没有梅雷利半是识才半是以契约相挟,锲而不舍地追着他写歌剧,很难说还能成就后来的威尔第。他塞给威尔第一个被其他作曲家拒绝的本子,却没想威尔第随即被翻开的一行诗句打动,披衣一气读到天明。威尔第直觉《纳布柯》绝对将是不凡之作,他不过是新人,却执拗地要求脚本作家再三修改剧本。改动后的《纳布柯》风格雄健,气势磅礴,威尔第像着了魔一般,笔下的音符倾泻而下,壮美流畅。1841年岁末上演的《纳布柯》果然不负所望,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双双追捧,威尔第一举成名。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创作激活了威尔第的生命,他的信心得以恢复,开始重拾生活的意义。
  《纳布柯》最著名的唱段,当属合唱“飞翔吧,乘上金的翅膀”,被奴役的犹太人齐声唱出这一自由的呼声时,让当时的意大利人都能感到强烈的共鸣。彼时意大利经历了几个世纪分裂的痛苦,告别拿破仑的铁骑,又迎来奥地利的强占,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酝酿着统一的契机。威尔第接下来创作的《伦巴尔第人》排练时,米兰大主教和奥地利警察当局曾企图阻止它的上演,为此还引发了政治示威运动。罗西尼评价威尔第:“这是个戴钢盔的作曲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剧作都同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与剧场老板谈判时,威尔第开始变得牛气,他在稿酬上索价高昂,决不通融,要现金而且当场付清,接受便成交,嫌贵就一拍两散,仿佛是对曾经刻骨贫穷的一种报复。而得到丰厚报酬后,他就像一个土财主一样,回出生地盖了一栋圣阿加塔别墅,其余的钱都用来购买囤积田地,甚至招募了几百个雇农,“土地不会叫人失望”。威尔第非常认真地从事农务生产和庄园经营,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喝一大杯不加牛奶的咖啡,便踱到马厩去检查一切是否如常。他有时也和雇农一起劳作,成为作曲间隙最好的休整方式。他在乡间遍植蔷薇,养殖野鸡和孔雀,甚至还打算培育一种叫做“威尔第”的新品种良马。在威尔第的农庄里,他是一个苛刻严厉的老板,经常训斥大骂雇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