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5课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下雨动图,你们觉得这场雨下的大吗?你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自由回答并简要陈诉理由。
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降水量的测量。(揭题: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意图:用下雨的动图引入,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实际,引出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活动一:制作雨量器
1.要研究降水量,首先我们得下场雨,今天天气晴朗没有雨,怎么办?出示模拟降雨器,师生共同操作,模拟降雨,让学生初步感知降水量。
2.介绍降水量的定义。
3.雨量器的选择(雨量器口径大小的讨论)
4. 出示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刻度、剪刀、透明胶。
5.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科学地贴好刻度条,并开始黏贴刻度。
6. 教师巡视,并且拍摄作品,上传电脑,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二次修正。
引导注意以下几点:
(1降雨量怎么测量的)刻度条的0刻度对准杯底的上缘。
(2)刻度条垂直于杯底。
(教学意图:教师示范模拟降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初步了解降水量的科学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完成雨量器的制作,再通过生生相互纠错,二次改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活动二:测量降水量。
1. 播放微课,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2. 学生交流注意事项,归纳并小结:
(1)小组分工合作
(2)轻拿轻放,防止水溢出。
(3)读数平视,及时记录。
(4)降雨只模拟一次。
(5)倒掉废水,收拾材料
3. 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
4. 学生实验,教师巡查指导。
5. 小组汇报,师汇总(用多媒体输入数据,现场制作柱状图)。
6. 出示降水量等级表,利用柱状图分析数据,判断每个小组的降水量的等级。
(教学意图:通过微课,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的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
效率。通过用多媒体现场制作柱状图,便于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感受图表的直观形象性。)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 观看视频:气象学家如何测量降水量。
2. 北方经常会下雪或者冰雹,如何用雨量器来测量?
3. 指导课外如何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4.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自制的雨量器回家继续完成5月份降雨量的测量,并填写在天气日历中。
(教学意图:学科学,关键要用科学,通过观看气象学家的观测视频,把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布置课后测量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
雨量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