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如何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
如何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
****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 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 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 法权益不受侵犯。"可见,保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是我们义 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近一年来,频频发生在校园内的性侵女 童案件屡禁不止,这在人们的心里笼罩着一层浓浓的阴云,我 们在为孩子们送去祝福的同时,也深深地为他们的安全担忧。 那么,如何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呢?笔者谈点肤浅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宣传造势,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学 校等部门要联合成立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领导小组,做 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性知识教育、预 防性侵犯教育等活动,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 如举办性知识讲座、把性教育
寓于课堂教学中、性教育主题班 会或主题活动、印发性教育手册。广泛宣传“家长保护儿童须 知"及“儿童保护须知",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自我保 护意识和能力,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知晓什么是性侵犯, 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寻求他人帮助。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 警觉,外出时
尽量结伴而行,离家时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在 一起、等,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要运用各类媒 体普及有关知识,要设
立学生保护。为推进少年儿童性教育工作创造条 件。
二、釆取有力措施,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1、隐患排查要常态化。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力量对
区域内各中小学校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检查学校日常安全管 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学校要重点检查教职工、学生是否有异 常情况,要特别关注班级内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 然下滑、精神恍惚、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要加 大乡村学校、教学点的排查力度,切实做到区域不漏校,校不 漏人。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一
旦发现性侵事 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上报告有关 部门,做到务求实效。
2、 常规管理要系列化。主管部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 责,谁开办、谁负责”的原则,把校长作为校园内安全管理和 学生保护第一责任人,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实施不定时检查。 学校要建立低年级学生上学、放学接送交接制度,不得将离校 学生交与无关人员;健全学生请、销假制度,严禁学生私自离校;加强学校人防、物防和技 防建设,完善重点时段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值班、 巡查制度,加强与执法部门(公安派出所)衔接,做好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工作;严格实行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和内部人员、车辆出入证制度。 确保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系列化。
3、 宿舍管理要制度化。寄宿制学校要对所有女生宿舍实 行“封闭式"管理,尚未实现“封闭式"管理的要在短时间内 改善宿舍条件。女生宿舍管理员应聘用女性人员。要求未经宿 管员许可,所有男性,包括老师和家长,一律不得进入女生宿 舍。宿管员发现有可疑人员在女生宿舍周围逗留,要立即向学 校报告并釆取相应防范措施。规定学生临时有事离校回家必须 向学校请假并电话告知监护人,经班主任和宿管员同意并登记 后方可离校。同时要
做好学生夜间点名工作,若发现有夜不归 寝者要及时报告。分管学校安全的副校长要实施全面监督,保 证宿舍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防范区可以自由出入吗4、 教职工管理要规范化。主管部门要出台工作举措,督 促学校做好教职工的管理工作,特别要加强校长的管理力度, 切实落实对校长、
教师和职工从业资格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 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学校要将 师德教育、法制教育纳入教职员工培训内容及考核范围,加强考核和评 价,落实管理职责。着力加强教职员工的品行考核,对品行不 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撤销其教师 资格。要密切关注教职工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加强心理辅导, 防止个别教职工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及时预防个别教职工出现 的不良行为。为推进教职工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 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