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是什么意思呢
梅雨季是什么意思呢
      梅雨季是什么意思呢?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消失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注: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添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简单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头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酷热的夏季。
      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概力增添,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
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概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头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梅雨季成因
      梅雨名称由来已久,早在汉朝即有记载,古时候称为「黄梅雨」。其中,有许多记述和梅雨发生的时间有关:例如晋代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唐有「梅实迎时雨」,宋有「梅子黄时雨」,又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等等。由这些记载可以知道,梅雨是由于发生在梅子成熟时期而得名。 另外,又因梅雨时期阴雨连绵,空气潮湿,物品简单发霉,所以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有「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的说法,因此梅雨又有一个别名:「霉雨」。
梅雨季节2022什么时间入梅
      梅雨在我国江淮地区甚至日本东南部,在每年6~7月常发生的一种连续降水的连阴雨
天气的过程。梅雨期间集中了江淮地区全年降水量的40%以上,因此也被称为江淮地区的雨季。我国梅雨主要发生在湖北宜昌以东,北纬26°至北纬34°之间的江淮流域。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雨量特殊丰沛,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降水多是连续性的。由于雨带的来回摇摆,且多锋面气旋东移,梅雨期间常有雷阵雨,有时甚至有区域性的大雨、暴雨消失。
      正常年份,每年6月中旬,从春季江南连阴雨转入江淮梅雨期,东亚环流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动,入梅前,高压脊位于亚洲西部或欧洲东部,而低压槽处于欧亚大陆两侧沿海地区,东亚上空有南北两支西风急流。入梅开头时,西风带槽脊消失一时“凌乱”状态,但不久即消失了较稳定梅雨期的长波型式,在东经130°~150°范围内消失鄂霍次克海高压,其两侧分别在东经100°和180°地区为两个稳定低槽,在乌拉尔山地区仍为堵塞高压掌握。南支西风急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移,南亚上空消失东风,西南季风爆发。与此同时,不时有中高纬度的冷空气经河西或华北进入黄淮地区,冷空气与已北上的西南气流交汇,形成江淮地区至日本一带比较长久的锋带和阴雨天气。当梅雨锋形成后,从西向东移来的小波动使锋带上消失一些较小的气旋,气旋经过的地方雨量比较大。7月中旬以后,西风带再
一次向北推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跳过北纬27°,地面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地区,梅雨结束,江淮地区进入盛夏季节。
      江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梅雨季节雨量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江淮流域的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进展,江南农夫流传有“黄梅无雨半年荒”之说。在各年之间,梅雨的长短、消失早晚、降水量的多少、雨带位置都不相同,这确定于亚洲大气活动中心的强度和位置以及季风的强弱,也就是确定于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气流之间的互相作用。假如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比较强,并且北移快速,则会消失“少梅”或“空梅”,易造成干旱;反之,如梅雨期冷势力特强,使雨带仍停留在华南,则会造成晚梅或梅雨中断。因此,江淮地区进展生产,必需依据梅雨天气改变规律,既要疏通沟渠,以利排水,防洪排涝;又要留意保蓄水源,以便浇灌,预防干旱。
      梅雨季天气特点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简单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头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酷热的夏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