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学秉于临床:疗效?优势?科学研究是其未来的保证
针灸医学秉于临床:疗效优势科学研究是其未来的保证
针灸医学秉于临床:疗效 优势 科学研究是其未来的保证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03 16:04:00 ]    作者:方剑乔    编辑:studa20
【关键词】  疗效—优势—科学研究是针灸医学未来的保证
1.针灸的疗效是决定针灸明天的首要条件。追溯针灸的起源,尽管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针灸著作是《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的为经络,但古时采用砭石治病、用艾灸防病治病已足以说明针灸医学起源于临床及其良好的疗效。纵观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位名家之见,本人认为针灸医学的前景取决于“疗效—优势—科学”的三位一体,针灸的疗效是决定其明天的首要条件。虽然说,我们针灸业内都认可针灸的有效性,但针灸疗效是否被广泛认同、针灸疗效能否进一步提高,尚值得探讨和努力。由于针灸疗法的独特性和历史性,针灸临床疗效一直难以严格按现代医学的标准(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验证,针灸疗效如何能被针灸界、科学界和民间三方面普遍认同,目前尚无最科学和简便的方法。有专家认为,针灸疗效应该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说明其疗效,另有专家认为,针灸犹如内科与外科的
结合,既可以按照内科疗效的循证医学方法进行观察,也如外科疗效难以设立对照和盲法来研究。因此,如何建立起适合于观察针灸疗法的科学方法迫在眉捷。本人认为,鉴于目前的临床实际,应该有区别地建立针灸疗效的评估方法。也就是说,应根据针灸效应的好坏、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疗法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譬如,虽然说针灸能够数百种疾病,但针灸对某些病种特有效,对某些病种显效,对某些病种有效。对特有效或显效的病种可采用对针灸单一疗法效应的观察,但对许多有效病种进行单一针灸疗法效应的观察,其依从性存在问题。对常规门诊病种,如肩周炎的,可以进行单一针灸疗法效应的观察,但对常规住院病种,如中风后遗症早期(尤其是在大医院),要观察针灸疗法对其的效应,不建立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对这样的病种,我们只能观察针灸与药物的叠加效应。再如安慰对照问题,像电针疗法和水针疗法的疗效观察,我们或许可以采用假电针和安慰注射液作对照,但更多的毫针针刺效应观察,尚无公认的安慰对照方法(至少本人尚不认可目前国外建议的假针灸安慰对照方法)。因此,我们应该有目的、分步骤地建立起针灸疗法不同的疗效评价体系。至于针灸疗效的提高更是一个大问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西医药的效应越来越好,中医药包括针灸的疗效则没有大的突破。就针灸而言,临床疗效研究重视疑难病多,研究常见病、多发病
少;重视针法多、研究灸法少;重视针灸配方多、研究针灸手法少。从而造成针灸疑难病的疗效没有大突破,常见病多发病的疗效没有大提高;各种针法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很好的验证,灸法用得越来越少;针灸处方配穴变得“雾里看花”,多种经典针灸手法变得“垂死挣扎”。因此,要全面提高针灸的疗效,应从整体上着手、从临床实际着手,不能为了所谓的科学研究而牺牲提高疗效的希望。
2.有特无优势没有其生命力。我们谈到针灸的优势往往是它的特点: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适应症广和疗效明显国外有名医学院自然是针灸的两大疗效优势,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今患者看病的模式是寻最佳的药物和方法,每一个临床科室必须要有最擅长的病种(换句话说,优于其他科室的方法)。我们反思一下,尽管我们认为针灸对一百种左右的疾病效果良好,痛证、退行性病症、脑源性疾病等疗效显著,但是整个医学界至少在中国都认可吗?老百姓都知晓吗?根据本人的所见所闻,不尽然,许多来针灸科就诊的患者,往往先去西医内科、再去骨科、神经内科、中医科,最后才来针灸科或推拿科。最近一段时间,从政府层面到研究机构和医疗单位,都在关注和研究针灸的适宜病种和所谓的疾病谱,但迄今仍没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数据证实针灸的最佳适宜病种(现今的结果多用文献整理或问卷方式获得)。我不否
认针灸的广谱性有助于保持其生命力,就像甘草、维生素C那样会永远使用下去,而且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相对缺医少药的国度,“万应针”在城市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作为很好的补充,在农村则更可治病救人。然而,我们针灸医学愿意就充当这样的角吗?本人认为,在目前医疗行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情况下(就连普通外科都难以有立足之地),病人看病喜欢“对号入座”,针灸医学发展迫在眉睫的是,应该解决它的最适宜病种问题。近十年来成立起来的康复科已经“抢”走了我们许多中风后遗症的病人,时兴的针刀疗法又“夺”走了我们许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如果我们不从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到应该首先属于我们针灸的病症,如果我们自己还分不清“可治”、“能治”、“治得好”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果我们还不化大力气进行舆论和科普宣传针灸的疗效及其优势,我们的针灸临床将会很危险,只会沦落到与理疗科同样的地位。本人之见,近期内我们应把颈肩腰腿痛作为针灸门诊的优势病种,中风后遗症作为针灸病房的优势病种来认真地进行观察研究和宣传,不宜推出太多的针灸优势病种。当然,要弘扬针灸的优势,除了疗效,就是副作用少。最近看到一位名叫William Osler的英国医学博士在报纸上发表的一句话:“The person who takes medicine must recover twice,once from the disease and once from the medicine”,充分反映出药物存在的问题。针灸作为“绿
疗法”,尽管中国针灸学会已经全面倡导针灸疗法的标准化并开始相应的培训,但我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针灸临床的问题是“全面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并作为行业最基本的规范。
3.针灸前景保证的第三要素是针灸的科学研究。相比于中医的其它学科,针灸的科学研究工作走在了前面。许多基础研究有利于针灸临床验证和提高疗效,如针麻镇痛原理的研究使世人确信针灸镇痛的效应、并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医生科学止痛,针灸调节脑功能障碍的研究推动了针灸对多种脑源性疾病的。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的脱节,基础研究更多的是经络腧穴方面的研究、针灸治病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等,对针灸临床提高疗效关系较小,从而造成多数针灸临床医生对现有的基础研究结果不屑一顾。在目前有限的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的现实下,本人认为我们的基础研究应切实围绕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展开,科研项目主管部门也应认识到这一点,应重点资助科学验证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项目,以达到针灸的科学研究促进针灸临床的“事半功倍”之目的。
至于临床和实验研究中有关“真假针灸”、“真假穴位”对照研究的问题,争议颇多,或一概否定、或一概采纳,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内外均没有出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本在于应该按照不同的病种需要来设立。譬如说,局部疼痛如肩周炎的,选用肩髃为观察穴位,
那旁开多少寸是非穴位呢?疼痛或压痛点本身就可作为阿是穴,从针刺镇痛的机理研究看也不会有大的差别,就用不着真假穴位进行对照了,要对照的可能是远道穴位;对许多内脏疾病的,经穴与非经穴的效应区别可能比较大,此时采用非经穴(甚或非穴)作对照就可能更有意义;再譬如,对许多心因性疾病的,必须采用假针灸对照才能说明针灸的疗效。此外,目前国内外临床或实验研究中普通存在重穴位轻手法(刺激)的误区,从而得出假穴位刺激有效的证据。其实从国外发表的论文或报道看,他们的针灸一般不讲究(手法)刺激,他们所观察的病种多为关节软组织的疼痛,以致有时确实难以区分针刺与非针刺、穴位与非穴位的效应差别,从而得出“以点概面”的错误结论。我个人始终认为,影响针灸效应的关键要素是刺激并非穴位,换句话说,只要有合适的针灸刺激(也就不一定在规定的穴位点上),肯定能获得一定的效应,结合正确的定位和效应特异的穴位,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疗效而已。本人认为:所谓穴位,是指在机体某一些相对固定的位置,经过适当的(内外)刺激,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或效应。针灸效应的本源应该在于刺激,这在临床或实验研究中必须始终重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