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成绩显著,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改革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高素质医学人才。在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相关工作中,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但是,面对当前出现的
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还存在需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等问题。《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其中将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放在最为重要的位
[作者简介]殷立伟(1990-),男,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学科建设、生物医药研究等。
[通信作者]郝莎(1981-),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学科建设等,E-mail:****************。
DOI:10.16659/jki.1672-5654.2022.20.25
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殷立伟1,杨晚竹1,赵丞博3,阎晗1,郝莎1,2
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300020;
2.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天津301636;
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摘要]学科体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织,学科体系建设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石,这对加快构建高等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某知名高等医学院校即将建设的天津校区为例,从剖析学科体系建设的内外动因入手,梳理当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科内涵建设为基础推进学科体系建设的一些工作思考,以推进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服务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向好发展。[关键词]学科体系建设;学科内涵建设;院校发展定位;高等医学教育[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22)10(b)-0025-05
Some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System in Higher Medical Schools
YIN Liwei 1,YANG Wanzhu 1,ZHAO Chengbo 3,YAN Han 1,HAO Sha 1,2
1.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Hematology Hospital (Institute of Hematolog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National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Hematologic Dis⁃orders,Haihe Laboratory of Cellular Ecology),Tianjin,300020China;
2.Tianjin Institute of Medical Health,Tianjin,301636China;
3.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730China
[Abstract]Discipline system is the basic orga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system is the cornerstone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Taking Tianjin Campus,which is about to be built by a well-known medical col⁃lege in Beijing,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tarts with analyz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discipline system con⁃struction,comb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and puts forward some work thoughts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system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connot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and serve China's health care industry to develop well.[Key words]Discipline system construction;Disciplin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institutions;
国外有名医学院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置。本文以北京某知名高等医学院校(以下简称“A校”)
即将建设的天津校区为例,从剖析学科体系建设的内外动因入手,梳理当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科内涵建设为基础推进学科体系建设的一些工作思考。1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的内外动因
1.1社会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提出迫切
需求
21世纪以来,健康服务供给不足与需求增长矛盾逐步凸显,一系列新的挑战应运而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了规划和目标。《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22〕14
号)等更是对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设方向。现行的医疗、医保、医药三级联动体制机制改革,也要求高等医学院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医学生教育和培养。高等医学院校必须优化学科体系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1.2国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竞争加剧,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
1998年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开始扩招,造成办学资源严重不足[1-2]。政府与教育部门及时优化了高等医学教育办学政策,减缓扩张速度、控制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3]。同时,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承担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改革使命和重任,使得加强医学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强化医学教育协同发展的呼声愈发强烈[4],引发学科体系建设竞争逐渐加剧。学科体系建设在高等医学院校发挥着风向标和助推器作用。做好学科体系建设,将有力满足新时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1.3国际新形势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提出新挑战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不断出现,人类健康威胁日趋严重,暴露出当前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5]。我们要将每一次传染病疫情防控作为倒逼我国强化医学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契机,同时也要认识到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同样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挑战。对于国际上出现的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公共卫生治理策略的理念冲突,提示国际社会需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
体理念[6]。高等医学院校如何
通过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达到突破文化障碍的理性沟通与合作交流,是国际医学教育界重要的课题。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开启了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强调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7],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里程碑培训体系[8]。而我国通过学科体系建设整合出符合中国特的医学教育模式,并输出优秀的中国经验,参与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积极应对国际形势下的新挑战。
2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学科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与院校功能定位不一致
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相对基础教育而言更为明显,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应对21世纪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9],广大医学院校纷纷加入学科多样化发展和扩招的大军。许多医学院校脱离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转而建设大而全的各类学科,造成学科体系建设趋同化严重。另外,原先以精英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医学院校受到利益影响,依靠品牌和学科优势将部分学科资源用于创办高等职业教育,挤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空间[10],混淆了学科层次定位和功能类型定位,造成了医学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恶性竞争。根据国家层面的总体发展规划布局,结合区域特点、院校发展定位和学生培养实际,制定学科体系建设规划,是每个医学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2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及相关保障要素支持不足
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交叉融通,构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等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层出不穷。当前,高质量医学人才需求和当前医学教育学科专业设置滞后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医患关系”“精准诊疗”“医疗大数据”“医美新产业”等热词频出,代表了人们普遍关注医学发展,对医学人才展现出新期望。这就要求所有医务工作者除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应提升人文、社科等方面素养和对新时代医学发展要有持续关注和深度思考[11]。然而,我国医学教育现行学科专业目录中关于现代医学的前沿交叉性、人文社科性等内容都未能得到及时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医学发展与医
学人才培养[11]。同时,学科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各要素之间统一协调和衔接配合。学科体系建设的要素包括学科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条件等诸多方面[12]。很多医学院校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学科,但最终由于无法提供充足要素支持,出现了诸如学科体系建设布局混杂、制度不完善、配套经费缺乏、人才梯队匮乏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学科体系建设工作[13]。
2.3学科体系建设和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建设脱节
自1996年全面实行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制以来,我国医学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与发展。但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比较重要的就是继续教育与学科体系建设脱节,缺乏纽带关系。
这既与众多医学院校对继续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考核评估形式化有关,亦与缺乏二者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研究有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办各类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已成为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工作热点,但开办的培训班质量参差不齐、与学科建设脱节导致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使得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一些高等医学院校继续教育学院重视办学经济利益,在非重点发展学科上盲目举办各类培训班,既无法保障师资力量,又无法与生源形成长期有效的互助关系,造成资源严重浪费[14]。3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等医学院校务必在国家对医学教育提出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引下,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办学特点和优势进行学科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A校加快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与天津市开启战略合作共建天津校区。针对前述提出的学科体系建设内外动因及相关问题,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3.1明确办学定位,制定中长期学科体系建设发展计划
每一所医学院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都要充分分析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乃至生态等环境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15],这是进行改革和制定发展计划的切入点。A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内涵式发展的精英教育特模式,其天津校区建设也必然继续传承这一办学理念,以培养医学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完善国家医学教育模式为使命,对标国际一流医学人才培养教育机构,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顶尖医学人才。
天津新校区在科学制定学科中长期发展计划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4方面问题:①如何与A校京区本部中长期学科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保持一致,传承好优势特学科,发展好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等。
②如何与天津市已有的医学院校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协同发展。③如何与天津市已有的同类或相关学科资源相互支撑,实现融合发展。④如何与天津市的社会和经济现状进行学科上的结合,带动区域发展。
天津新校区要在思考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做出如下4方面最优化的学科体系建设规划。①要在“一体化、同质化”管理的原则下,根据A校京区本部中长期学科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审慎提出承接哪些重点发展学科或为哪些特新型学科进行空间预留。②要破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壁垒,有效整合A校在津教育、医疗、科研和产业等有关资源,实现学科方向聚类,保持优势特学科,发展新学科。③要与天津已有的医学院校搭建好共享合作。天津新校区要与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大学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教学资源互助、学生联合培养、生活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好合作办学。④要与天津当地医疗卫生体系、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等方面构建好互助发展关系。结合天津医疗卫生资源和健康产业特,在学科布局上有所侧重和倾斜,以培养出更多特学科人才,带动天津、京冀乃至全国、全世界医学人才建设,为国家医学科技健康体系发展贡献力量。
3.2系统化设计学科专业,实现学科内涵建设发展目标
学科体系建设是专业构造调整的支撑,是实现办学目标的保障[16]。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科内涵建设是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实现学科内涵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不断促进学科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7]。在强调内涵式发展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布局既要“自上而下”满足国家发展对现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的需求,也要“自下而上”突出内涵和特,坚持自身优势学科、特学科,与发展定位和战略规划融汇一致、相互支撑。要辩证研究学科体系建设,走出一条既秉持独具特、保质保量,又着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内涵式学科体系建设之路。
天津新校区要在提高学科内涵建设工作方面尽量提前做好以下3方面部署。①要多方位保障医学顶尖人才培养质量。A校京区本部一直坚持的精英教学模式更便于灵活借鉴国外先进课程计划和模式,如基础-临床多阶段反复交叉的课程计划、疾病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小组教学病例讨论等课程形式[18-20]。利用A校已
有的基础研究、临床医学等有关资源,充分建立和落实多导师制、全程导师制等培养制度,以问题目标为导向进行各类课程学习,适时开展科学研究、社会实习和临床实践。在保证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基础上进行改革,提升人文、社会等课程占比。②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带动底蕴深厚的基础学科、实践理论强的临床学科发展,需要一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基于岗位科学、合理设置的前提,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师资、教育资源和天津新校区的建设资源,建设优秀的科研、教学和相关管理人
员队伍,并从制度和配套保障上给与最大支持,保证人员队伍的活性、韧性和可持续性,逐步完善学术梯队建设。③医教研协同发展。医学生的培养离不开科研素养的提升,更离不开高质量的一线实训和临床实践。要保证培养质量,就必须要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给予充足的保障。要充分借助A校、天津市双方的优势资源和力量,使教育、科研、临床等的相关资源和天津新校区建设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实现京津校区有机统一、同频共振、发展向好的新局面。
3.3进一步建立好继续医学教育与学科体系建设之间联系
继续教育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从业者实现终身教育提升业务技能的关键途径。医学继续教育与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之间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良好的学科体系建设为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基础。反之,好的医学继续教育亦能有效反哺学科体系建设,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力量源泉。①在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环节,即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继续教育能够发挥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无论是丰富医学教师队伍多样性,还是促进已有的青年教师队伍成长发展,以继续教育为桥梁和纽带,有助于集聚医学界和交叉学科界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师资力量,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科整体水平。②在推动医学科研上,继续教育为学科深入临床、公共卫生甚至健康产业实践一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联络作用,形成扎根基层、面向社会的医学应用型学科体系。③医学继续教育工作也促使学科立足自身师资、科研、产业转化优势,不断提升优势、特学科培训,积累校友力量和智力资源,加快推动前沿技术落地,从而进一步助力学科声誉,形成良性循环。
天津新校区在厘清继续教育与未来学科体系建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可考虑设置继续教育学院,承接基于学科发展的毕业后和继续教育教学培训及学科体系创新研究等工作。天津新校区可充分聚焦现有优势特和未来新兴发展学科,设置定位明确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同步建立完善制度标准、健全治理方案,助力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根据继续教育面向对象不同,继续教育学院可考虑设置医师拓展、管理学、国际培训等方向部门。医师拓展部主要负责面向国内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全科医生培训”“临床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工作;管理学部主要负责开展医院管理职业化建设教育和研究等相关培训工作,为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有准备地迎接医疗改革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国际培训部则可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如深入贯彻落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发展纲要,开展面向全球的各类医学培训,在国际上贡献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4结语
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在我国社会大发展、医学教育改革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是距离我国对高质量医学学科发展的迫切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学科定位与院校功能定位不一致、部分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各保障要素之间统筹衔接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以及学科体系建设和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之间脱节等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并深化落实。“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
第一个五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体系建设工作中,如何通过学科内涵建设加强前瞻性思考、进行全局性谋划和推进学科体系整体性建设,必将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
[1]邓鸿杰,杨梅.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及质量提升研究———
评《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J].科技管理研究,2022, 42(11):257.
[2]姚小飞,秦文刚.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
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4-15,26.
[3]厉岩,文历阳.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研究[J].中国高等
医学教育,2012(1):1-4,20.
[4]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专家组.专家共识:改革医学
教育,为健康中国2030保驾护航[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40(6):401-404.
[5]班明莉.基于场景分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现场防控装备优
化配置及效能评估[D].北京:军事科学院,2022. [6]于钦明,王玮.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世界意义[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6):8-10.
[7]邵珠建,葛正龙,李春鸣,等.“一轴三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5):663-666. [8]Teherani A,Chen HC.The next steps in 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milestones,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and observable practice activities[J].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2014,29(8):1090-1092.
[9]李志民.双一流建设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J].中
国教育网络,2016(11):6.
[10]杜雪,贾启阳.本科高职联合培养办学模式探讨[J].南方农
机,2019,50(4):218,243.
[11]余中光,张鹏俊,张知新,等.医学专业目录设置的国际比
较及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0,22(1):139-145. [12]温建华,刘怀兴,沈俊.关于高校学科建设要素及其规划制
定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6(29中旬刊):5-6. [13]巩艳芬,王艳秋,李丽萍.高校“学科—专业”协同建设的保
障体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4(1):103,105. [14]余高.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研究[J].中小企业管
理与科技,2020(3上旬刊):126-127.
[15]陈斌斌,张雪原,李海峰,等.基于规划制定的高校事业发
展路径对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 161-165.
[16]唐洁.平衡中的突破: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目标与路径
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0(5):50-52.
[17]李西海,许丽梅,曾建伟,等.初探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内涵
建设的内在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5):169-172.
[18]Thomas C,Plumblee L,Dieffenbaugher S,et al.Teaching on rounds and in small groups[J].The 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21,101(4):555-563.
[19]Wladyslaw Melnarowicz,Krzysztof Melnarowicz.Retur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J].Journal of KONBiN,2017,44(1):235-255.
[20]Futao Huang.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a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case studies of China,Japan and the Netherlands[J].Higher Education,2006, 51(4):521-539.
(收稿日期:2022-07-19)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