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浅谈孙中山与他的几个海外经历
浅谈孙中山与他的几个海外经历
摘要们都知道,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大约20年之久,在日本、美国、南洋(即东南亚)、欧洲各国华侨聚居的几十个城市,风尘仆仆,奔走呼号,争取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帮助。浅谈孙中山在伦敦,新加坡,日本的经历及影响。
关键词:孙中山;伦敦;新加坡;日本
一、孙中山与伦敦
国外有名医学院
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下令通缉孙中山。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国外,继续发展革命组织,从事革命斗争。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他却震撼了清政府,使清政府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能力,“北京政府认为孙中山是一个不屈不挠而又极为活跃的鼓动家,…… 因此决定要尽快的除掉他,悬赏缉拿的布告张贴在香港、西贡和新加坡,同时世界各地的中国外交官都提高了警觉”清政府通报亚美欧洲各国公使密切注意,相机缉拿;而且,清驻英公使馆还雇请外国侦探。逮捕孙中山是大清帝国的既定方针,因此,孙中山在伦敦被难。
伦敦被难虽然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暂时受挫,但他却对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产生了重大
影响。1.伦敦被难不仅没有扼杀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反而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早日到来,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伦敦被难不仅使孙中山声名远扬,而且让世人认识了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伦敦被难脱险后,孙中山考察了欧洲社会,广泛阅读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雏形,为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3.会晤伦敦各界人士,宣传反清革命大业,争取国际友人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支持,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4.伦敦被难使孙中山深刻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唤醒民众,这对于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伦敦被难后,孙中山深刻揭露了封建专制对人民的桎梏,主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的态度,这对于孙中山最后形成开放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6.伦敦被难后,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向更加明确,那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革命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伦敦被难时间虽然短暂,但他却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无论是对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成熟、还是对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向前发展,伦敦被难事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伦敦被难后不久,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开始呈现出新的局面。
二、孙中山与日本 
孙中山在领导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到过亚洲、北美和欧洲的不少国家,而与日本的关系最为密切。孙中山对日本怀有一种特殊感情,他多次声称日本为其“第二故乡”、中国与日本为“兄弟之邦”是毫不奇怪的。孙中山是一位革命领袖,与日本又有如此密切的历史因缘,故必然会十分重视日本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在他羁留日本、与日本发生关系的年代,正值日本在东方崛起之时,并且同时扮演着西方叛逆者和东方新侵略者的双重角。而他所结交的众多日本人,也各不相同的政治背景和可资借助的力量。因此,他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对日本有所企和寄望,并产生种种相应的看法。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富强之路,孙中山对此非常向往,认为中国要强盛,日本便是一个好模范,所以他不但自己注意学习日本的“富国强兵之道”,而且鼓励留学生“吸取日本之文明”,积极学习先进科学。他把日本视为“天然同盟者”,对日本抱有幻想,希望在日本的援助下,完成中国革命。有论者谓,1897年以后,孙中山把“寻求援助的眼光”主要“集注于日本”,期待着“日支提携”,共同振兴亚洲,曾多次提出“联日”主张,“对日本抱有莫大的幻想”。孙中山对日本的认识和态度,以1919年为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飞跃”。在此之前,由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缺乏认识,孙中山期待日本政府及军部的支持和援助,对日本没有进行深刻的批判;在此之后,他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本
质,抛弃了对日幻想,抨击日本的对华政策,其对日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对日本侵华政策的本质,认识愈来愈深刻,思想上出现了飞跃。
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神户到1924年底最后一次访日,进入日本国土共16次,累计居留时间达8年零10个月之久。换言之,在孙中山的三十年革命生涯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日本度过的。日本多次成为他的政治避难地和起义指挥所,成为他在海外最重要的活动基地,不少日本人也曾对他的革命事业给予各种支持和帮助。
三、孙中山与新加坡
孙中山最早到新加坡来是在1900年7月,那是一次带有冒险性的、非同寻常的行动。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共同扶危济困、强国富民,孙中山一度希望和在戊戌以后也逃亡日本的康有为联合行动,通过朋友去说服、规劝,都遭到他的拒绝。1900年春,.康有为到了新加坡。热心支持中国革命,还救助过康有为的日本朋友宫崎寅藏(即宫崎滔天),自告奋勇,取得孙中山的同意,远赴新加坡,再次游说。可是,康有为冥顽不化,坚持君主立宪的观点,虽然光绪皇帝已经被慈禧太后幽禁,他还是要报答“圣恩”,绝不当“贰臣”;他甚至怀疑宫崎是“刺客”向当时统治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当局告发,把宫崎逮捕入狱。孙中山得到消息,
不顾自己正在被清朝政府通缉、捉拿的危险,赶到新加坡,请侨胞设法营救。宫崎取保释放,被遣返日本,永远不准再来。孙中山也被驱逐,限令5年之内不许入境。孙中山识破了康有为的嘴脸,抛弃幻想,分道扬镳,从此划清了革命派和保皇派的界限,如同水火之不相容,这可以算是政治上的一大收获。孙中山第二次到新加坡来,只能在5年以后了。1901年,孙中山请尤列到新加坡开展活动。尤列在香港的医学院与孙中山同学,赞成他的“医人不如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的主张,在新加坡开设“一叶堂”医馆,在“望闻问切”、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广交朋友,联络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建立了本地的第一个具有革命思想的华侨团体“中和堂”。孙中山在檀香山(夏威夷)看到了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在新加坡创办的《图南日报》,尤列担任“名誉编辑”,在发刊词中阐述了在南洋大展宏图的宗旨,这是新加坡第一份宣传革命观点的报纸。孙中山和尤列通信,知道新加坡有一些“热血同志”。1905年7月,孙中山从法国乘轮船去日本,中途在新加坡靠岸。孙中山和老友新朋促膝长谈,探讨如何奋发图强,报效国家,坚定了他们的决心,拓展了新加坡的革命阵地。孙中山因肩负重任,这次在新加坡只停留了一天。1906年2月,孙中山第三次到新加坡。孙中山这次逗留了两个星期,成立了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吸收会员12人,推选陈楚楠为会长,张永福为副会长。孙中山在这年7月第四次到新加坡,进一步健全同盟会组织,还
前往马来西亚,先后去了吉隆坡、槟榔屿、芙蓉,怡保、太平,还请朋友去马六甲、沙捞越等地活动,组建同盟会,而把南洋同盟会的领导机构设在新加坡1907年3月和1908年3月,孙中山第五次和第六次到新加坡。1908年那次,孙中山往返于新加坡和槟榔屿,还去了泰国,一共度过14个月的时光。他认为,革命应该“以攻心为先,以至理服人”,在新加坡帮助办好《图南日报》和《中兴日报》,并且用“南洋小学生”的笔名,三次在《中兴日报》上发表文章,联系国家贫弱、民生凋敝的情况,提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主共和,对君主立宪的观点大张挞伐,获得侨胞的普遍理解和拥戴,《中兴日报》每天的发行量达到4万多份。同盟会在各地开办书报社,陈列进步书报,免费供侨胞们阅读。
孙中山在新加坡的期间发动华侨建立了新加坡同盟会组织,为了争取广大华侨参加和支持革命,还鼓励华侨办报和设立书报社等形式进行宣传。如果说,日本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第一个革命活动中心,其最主要的功绩是为国内革命培养了领导骨干,那么新加坡作为第二个革命活动中心,其最主要的功绩则是新加坡华侨以自已的模范行动全力协助孙中山,争取了整个南洋地区华侨对国内革命的支援。这段历史在辛亥革命史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结论孙中山海外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精神视野,也启发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反思与批判,孕育了他改造中国社会理想和强烈民族主义感情建立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促使他对黑暗腐朽的中国社会现实展开了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在新加坡追思孙中山 中国论文网
2黄岩 孙中山对日观之我见 《广东社会科学》2004.3
3杜继东 中国大陆地区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回顾 《近代史研究》2005.3 第45页
4 李本义 孙中山伦敦被难的根源及其历史影响  《湖北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