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为例
“工学结合,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为例
徐 拓
(湖南有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摘 要: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为满足市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方向,加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注重人才能力培养,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不同专业发展的背景,以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为主线,对学生就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构建专业就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全新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探索。本文将以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技术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在工学结合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和实践途径。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6-0192-2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combined, reality education”
—taking the major of 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XU Tuo
(Hunan nonferrous metals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Zhuzhou 412006,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order to meet the job demand oriented employment direction of the market, strengthen the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found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ability, adop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combined. Under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combined,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aking the occupation field and em
ployment position as the main lin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constructs a curriculum system with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as integration, and realizes a new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reform.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major of 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 the specific mode and practical wa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combined.
Keywords: Engineering combined; Talent training mode; 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在工学结合和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基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的重要成果研究方向。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在专业就业岗位的调研前提下对课程进行全面
改革,可以从课程设计,教学评价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等方面着手,构建起以学生未来就业为目的,加强学生个人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是新时期高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探索和应用。
1 “工学结合,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求
通过分析工学结合和实境育人教育思想的工作内涵,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建立这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最主要的目标是要实现以满足岗位需要为主体,建立起以学生基础素质教育为前提,贯穿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有效结合工学实践的方式,使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学生能够及时参与到实践工作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探索,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满足市场对专业就业人才的应用需要。因此,针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发展背景。高校在构建以“工学结合,实境育人”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要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发展景。因此在构建培养体系前高校需要真实有效的到各个专业对口公司进行调查走访,结合我国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专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及发展前景做出详细分析,需要从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行业背景、职业背景、需求分析和前景发展等多个维度出发,用数据真实的了解在当地现有的市场发展前景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相关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就业的前景[1]。由于目前我国市场内关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高技术技能人
才应用缺口较为突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前提下,我国要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要培养以技术和管理为重点内容的人才,能够真正满足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进入市场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现有的调研背景下,考虑到我国关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开设院校较少,学校只关注理论学习,忽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用的情况,相关院校必须要加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调整的需要,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为学生参与市场就业提供更大的优势和机遇。
(2)明确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人才的需求,就必须要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进入社会后专业对口的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从“工学结合,
收稿日期:2021-03
作者简介:徐拓,男,生于1990年,汉族,湖南常德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稀土功能材料与金属材料。
192
实境育人”的教学思想下,确保学生在学习后能够获取相应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能力十分重要。根据专业岗位的不同需要,高校需要不断完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教学,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实践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能够真正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程知识内化迁移的目的。在这一条件下,院校可以采取“一主线、二阶段、三层次和四模块”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条件,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案进行有效改革。其中,一主线是要构建以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主线;二阶段则是高校在专业教学前两年需要根据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技术的大类专业对学生进行培养,后期再根据不同的专业模块进行细化分类,分两个阶段解决学生专业的适应性问题和就业的针对性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遇和机会[2]。三层次则是指的是让学生在完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理论学习,掌握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将必须要理论应用在基础的实践技能训练当中,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实践践课程,最后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未来专业工作的具体岗位定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养的方向,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专业学习及实践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四模块则包含了对学生专业基本素质、工艺技术、检测技术和设备与模具技术为主的四大教学模块,这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学生能够在行业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就业的内容整合,也是整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保障。
2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1)课程设计与开发。依据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为了推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岗位就业的需求,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按照前期对专业发展背景和学生岗位能力适应情况分析得到的结果,需要由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将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及工艺纳入到课程专业职业标准考核内容中,通过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方法完成课程的项目化设计与应用。以《粉体材料成型设备与模具设进》课程设计和开发应用为例,这一教材课程整体上可以分为六大学习情景:一是教学204轴承带内球面外环雅痞的拉下式压膜结构设计;二是关于汽车发动机凸轮齿轴齿轮带轮压培自动压模设计;三是粉末注射成型机及成型模具的设计;四是管材模具设计;武士行星三齿轮断麽麽最设计;五是行星伞齿轮锻模模具设计;六是轴套拉杆式半自动通过式精整模结构设计。每一个教学情景都明确了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任务目,让学生对专业课程能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提高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的目标。
(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了关注学生职业就业的需要,在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需要关注专业课程课时比例的调整和设计。按照职业性任务和专业性技能训练为主要教学重点,与相关企业进行密切对接,企业展开实习训练合作,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当中,能够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手段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训锻炼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的迁移和内化处理,帮助学生推进教学和工作为一体的专业发展模式,完成课堂和实践探索应用,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性增强。在校内
开展教学培养工作时,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主线,融合进综合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及评价和为一体的多项专业实训活动,有利于建立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化实训中心,帮助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能够真实地体验到专业实训和实践锻炼的情况,能帮助学生对行业产生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对行业文化形成一定的了解。
3 “工学结合,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的开发
(1)分析现有专业教材使用状况。从当前专业课程采用的教材来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采用的专业课教材都是部编或者省编版教材,教材整体更新周期较长,知识的更换速度较慢。而面对现有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大量产业结构出现了调整和优化升级,对人才提出的专业应用需要也所不同。这就导致现有的专业课程使用教材和实际教学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学生在教材中掌握到的知识明显落后于实际应用的情况。特别是大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在现有的教材上,对理论教学的要求更高,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明显得不到提升。
(2)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材开发。为了缓解现阶段专业教学理论和社会实际应用知识更新缓慢的问题,学校需要关注校本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专业教学的需要,成立专门的教材编撰小组和办公室,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完成校本教材的编辑和出版,能够更加详细和及时地对教材知识做出调整。为了确保教师自主编撰的教材符合当前生产一线的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关系下学校可以派遣教师
到企业一线进行参观学习,让教师能够真实了解到企业现有的用工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教材授课内容做出调整,开发工作式或者活页式教材,实现良好的产学对接需要。在后续断的教学过程中,按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工艺的不断升级和调整,随时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更新,能够让学生更及时地掌握到一线的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要对自身的教学授课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和实践操作训练,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校本教材应用的优势和价值。
4 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工学结合,实境育人”为核心的人才培育模式,能够推进高校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动学生毕业后更好适应就业岗位。
[1] 王强.“双主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教育部首
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1):168-169.
[2] 于玲玲,张文光,吴英,等.产教融合,工学结合“4225”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与实践——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33(004):50-51.
教育技术学就业方向及前景19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