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建议
在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压力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过10多年来的产学结合与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成果显著,取得长足发展。本文将基于钻石模型,依据其模型中的6个因素,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竞争力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标签:新能源汽车 钻石模型 竞争力
2011年是国几车2001年我国启动“863”计划,揭开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序幕。经过10多年的投入与研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研发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相对完整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产业竞争力仍有待提高。
一、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及目前发展现状
1.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消耗了大量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在2009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靠燃油驱动的传统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不仅污染空气,并且是碳排放和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之一。
从能源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既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又是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虽然目前石油仅占中国能源需求的20%,煤炭依然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0%左右,但能源结构中,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安全。
中国的汽车工业还并未发展成熟,人均汽车拥有量仍较低,面对能源与环保的难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推进其产业化进程,是我国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需要;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本文得到福建省软科学项目(项目批准号:2012R0048)和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联合资助。
2.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