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与船政文化
一、三坊七巷与船政文化的关系
1、探讨三坊七巷文化是研究船政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是福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也是闽都文化的文脉所在,更是中国船政文化集中代表。
“三坊七巷”是国内规模特别大、人文景观特别集中、历史建筑特别密集、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
“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位于福州市城区核心地带。以南后街为中轴,西为“三坊”,自北而南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边“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西南有安泰河环绕。“三坊七巷”原有面积约为44.7公顷,形成于唐,发达于宋,深宅大院、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历来是官宦仕族聚居地。坊巷内保存着大量名人故居,现存的名人故居已知的便有四十余座。船政文化名人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季良、谢冰心的父亲海军将领谢葆章等都在这里居住生活过,他们为“三坊七巷”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彩。一些故居曾经住过不同时期的几代或几个文化名人。如林觉民的故居在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卖给了冰心的祖父,因此它既是林觉民故居又是冰心故居。
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化巨人聚居于此,形成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
穷、共存共荣的文化生态。近代而言,就有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现代思想与学术开山之祖严复,中国船政文化的创始人沈葆桢,文学大师冰心,硕学大儒、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从三坊七巷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照亮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天空。
2、朱紫坊也是研究船政文化的历史见证。
距离三坊七巷咫尺之隔的朱紫坊,原名三桥,位于安泰河南、于山北麓,面积15.84公顷,内有坊巷10条,基本上保持着唐宋以来的风貌,是福州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朱紫坊被福州人称作海军一条街,亦是研究船政文化的历史见证。与三坊七巷一起作为福州市“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著名的“萨家大院”、“方伯谦故居”等海军世家座落在这里。在电影《甲午风云》当中,有一个熟悉的历史人物,他就是方伯谦。很多人误以为方伯谦升白旗是为了叛逃,一直到他被秘密处死在旅顺黄金山麓后的一百年里,成为一个不解的谜。后来有种种证据说明方伯谦是被冤杀的。百年过去,历史恢复了本来的面目。1996年10月15日,朱紫坊48号古宅被定为“方伯谦故居”。
提起朱紫坊离不开讲萨镇冰、萨师俊与萨家大院。
萨镇冰,船政学堂毕业生,和叶祖珪一起留学英国,参加过甲午海战。他重视培育海军人才,对西方先进技术有深刻理解。萨镇冰一生清正刚直,颇具军人风范。当年他统率海圻号时,著
名文学家冰心的父亲就和他在同一艘舰上。冰心曾在文章中称他是中国海军的模范军人。
萨家三代就有多人服役于海军。1938年武汉保卫战,有一艘著名的中山舰。碰巧的是,这艘舰的第一位和最后一位舰长都是萨家人。
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中山舰原名永丰号,最早由萨镇冰从日本买回并担任第一任舰长。后来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中山舰。1938年,这艘军舰在抗日战争中不幸被敌机炸沉在长江口。在这艘军舰上为国捐躯的最后一任舰长就是萨镇冰的侄孙,杰出的海军将领萨师俊。除了萨镇冰和萨师俊,这个大院里共走出了十多位的海军将士。这样的海军世家在福州并不少见。有人统计,福州至今能称为海军世家的至少还有1000多户人家。
萨镇冰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河沿。系萨氏祖居,始建于明代,清初及道光、光绪期间均有改建。坐南朝北,面临河沿,前后五进,通宽21.5米,纵深97米,面积为2080平方米。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在围墙之外,木结构,临街六扇门,两房一厅,门眉上有墙头花。1991年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后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船政名人故居的建筑内涵
建筑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因为人在这里居住、活动,才让它“灵动”起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建筑是讲求“风水”的,这“风水”实际上是大自然与人类活动谐调默契的结果,是人文
环境和谐的总和。三坊七巷的人文环境能够产生这么多立德、立功、立言的贤达人士,应该说它是“人杰地灵”的。但是,从同一个屋檐走出来的人又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座老宅能否被后人垂青,却要看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否贤达了。三坊七巷的名人故居其实是千古英灵留在这里的一块丰碑,让后来人在三坊七巷感受前辈的精神,陶冶情操,让国人的优秀品格得以承传的文化载体。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的修复、展示和开放,正是基于这一点。
三坊七巷大部分的花厅园林建筑模式是非常传统的。晚清之后,东西文化交流频繁,三坊七巷在花厅或附属建筑中引进西方建筑文化的含量在增加。有些住宅在正座保留了传统式样,而附属建筑(主要是花厅)改建成西式或中西合璧的楼房。如林则徐的儿子林聪彝故居的一进花厅小楼、文儒坊19号花厅(陈季良故居)、郎官巷20号的严复故居西花厅等等,都成了福州早期引进西方建筑文化,插足落户都市老城区的见证。
三、三坊七巷的船政名人故居
1、严复故居(郎官巷20号)
作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已经名垂青史,其位于郎官巷的故居在历经百年沧桑后,在岁月的磨砺中仍散发出幽幽的清香。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郎官巷故居终于走完了他那伟大而荣光、复杂而沉重的生命旅程。
严复故居曾重新修缮过,当时的匠人秉持“修旧如旧”的原
则,较好地保留下古宅的原貌与格局。严复故居具备三坊七巷中诸多宅院的典型特征,并带有不同时期的鲜明风格,如此多的元素齐集一堂,而且彼此并不悖逆,反而相得益彰,可以说严复故居是多元而协调的聚合体。郭沫若的女儿**英对此评论道:“走在郎官巷里就感觉很不错: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并不宽敞的巷子,已经就给人一种回溯历史的感觉,再走进严复故居里,就很自然地融入了这里小庭院的格局模式,与历史人物进行精神交流。”
严复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无与伦比的,可是同时搀杂一些“微词”。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前人。他翻译《天演论》,系统传播西学,“盗取”的火种的确照亮了近代中国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奋勇前行的道路。然而他自己,却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生命的最初起点,从出生地苍霞洲蹒跚举步,归居郎官巷,归葬祖籍地阳岐村;或许这样的怪圈有象征意义。郎官巷严复故居是近代文化思想界巨人生命最后岁月的生活遗迹,也是一扇回忆他那复杂灵魂的别样的窗口。严复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思想变革,因此受到人们敬仰。
2001年,上海李玉棠先生出于对严复的仰慕崇敬之情,慨然捐资100万元,以“修旧如初”为原则,对此处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并予陈列布展,辟为严复故居纪念馆,2003年1月8日,在严复诞辰149周年之际对外开放。是学习、研究、体验船政文化的极好去处。
2、沈葆桢故居(宫巷26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