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象征之牌坊
中华传统文化象征之牌坊
这牌坊你可能在城市、乡村的角落随处可见。有见于城市街道、古镇村口地名标注;有见矗立于家族祠堂昭示丰功伟绩;或建于宫观寺庙作为山门彰显其庄重肃穆;又或散落于古迹殿堂、园林、陵墓等人文景观中,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西安城隍庙牌楼
它可至简古朴到两竖一横便是一道门,也可错综繁杂到多门多柱多楼,屋顶琉璃飞瓦、斗拱抱团云簇、楼体宏伟庄重,装饰雕梁画栋极尽奢华精美之能事。
曲阜孔庙棂星门
它可以是木构,可以是砖石,亦或是琉璃,又可以是铜制,甚至还有现代版的钢筋砼结构,其结构形式多样纷繁。
数千年来地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其千变万化、各地迥异的风格。有北派之官式(宫殿式)、晋式,又有南派之苏式、徽式、粤式和滇式风格。
北京西单牌楼(官式)
山西平遥城隍庙牌楼(晋式)
徽州许村牌坊(徽式)
苏州木渎古镇牌坊(苏式)
它似乎既不能居家住人、遮避风雨,又不能供祭神佛、祈求福祉,仅为古典建筑物的“配角”,并无实用价值。但它具有与众不同的外观形态、独具一格的审美价值,浓缩着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因此,千百年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牌坊都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且被视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的一个典型标识,成为代表古老中华文化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著名的美国华盛顿唐人街牌楼
遍布海外的唐人街、中国城牌坊
01 牌坊的历史由来
牌坊的由来和古时祭祀活动密不可分,既然是祭祀肯定得有仪式感,所以得建造一种纪念性质的建筑物以彰显祭祀的礼仪。所以,最初的牌坊应运而生,它叫“棂星门”,最早用于祭天、祀孔。我们现在看到的曲阜孔庙中的棂星门便是源自最早的牌坊样式之一,并不是不想把它建得宏伟高大,因为起初它就是这个样子,更符合历史的原貌。
曲阜孔庙棂星门
所以后期的牌坊都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所谓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另外的说法普遍引用“衡门”这一概念,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诗经》出于周初至春秋中叶,据此推断,“衡门”最迟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所谓衡门,就是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所组成,这应该就是牌坊的老祖宗了。
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更是登峰造极。它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
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重要建筑物等处,其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山西绵山石牌楼
牌坊是官称,而民间俗称为牌楼。其实牌坊和牌楼有一定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具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作用。但它们的核心作用基本相同,皆为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长久以来民间“坊”、“楼”混称,最终无所谓了,牌坊牌楼互通其称谓。
02 牌坊纷繁复杂的种类
【形式与称谓】
如果仅从形式上分,它只有两类:一种叫做“冲天式”,它显著的特征是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所以又叫做“柱出头式”;另一种叫做“柱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
“冲天式”,又叫“柱出头式”牌坊
“柱不出头式”牌坊
它的叫法一般以“x柱x间x楼x式”来称谓。比如北京北海的堆云牌楼、北海陟山牌楼皆为四柱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所谓四柱即为四根柱子,三间即为三个门洞,三楼即为三个屋顶;又比如颐和园东宫门牌楼为四柱三间七楼柱不出头式;香山香雾窟前的牌楼为四柱三间三楼柱出头式。
北海的堆云牌楼,远处为积翠牌楼皆为四柱三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施戗杆
北海陟山四柱三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施戗杆
颐和园东宫门四柱七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施戗杆
香山香雾窟前的四柱三楼柱出头式木牌楼
当然还有下图这样的,承德避暑山庄又或是国子监两柱一间带跨楼柱出头式牌楼,造型相对奇特。
承德避暑山庄两柱带跨楼柱出头式木牌楼
国子监两柱带跨楼柱出头式牌楼
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古人认为“天人合一,应顺天地阴阳之气,则寿而康”,所以它的门洞也就是间数一般为奇数。在古时它的门洞最多可以有多少呢?只能有五个。自古易经之说“九五为尊”,天子行五门已是最高制式,所以你若是看到有超过五个门的,多半是现代推出的仿古作品。
形制等级、规模较大的牌坊,例如北京前门处复建的牌楼,为六柱五间五楼冲天式;又如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明十三陵石牌楼,为六柱五间十一楼柱不出头式;再如保定清西陵神道上的石牌楼,和明十三陵是一样的制式。
北京前门处牌楼,六柱五间五楼冲天式
明十三陵六柱十一楼柱不出头式石牌楼
清西陵神道上的六柱十一楼柱不出头式石牌楼
至于下图这一处八柱七间七楼的神奇牌楼,号称中国第一排面的牌坊。其来自于河南开封朱仙镇的启封故园,这显然是现代仿古的杰作,其寓意解读为启封故地千年古镇笑迎八方宾客之意。
朱仙镇的启封故园,八柱七间七楼木构牌楼
【材质结构】
从材质结构可将其分为木牌楼、砖石牌楼、砖木混合牌楼、琉璃牌楼、铜制牌楼、彩牌楼、钢筋砼牌楼等。一般古代木质牌楼较为多见,其次为砖石结构。这琉璃牌坊可谓是牌坊界的“贵族”,一般只建造在极其重要的寺庙里,起引导、威仪的作用;至于彩牌楼,多用于临时性的结构和装饰,现已不多见。
颐和园内木牌楼
北京门头沟芦潭古道石牌坊
北京香山碧云寺砖石结构的砖牌楼
北京国子监琉璃牌坊
河南郑州河洛康家砖牌坊
临时的彩牌楼
现代的钢筋砼牌楼,可通体为仿木结构,也可仿木+屋顶木质组合形式。通过模具压花、漆面喷涂工艺并辅以彩绘,可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北京雍和宫、地坛、北京国子监成贤街等处都能遇到钢筋砼仿木工艺牌楼的实例,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
雍和宫四柱七楼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木构牌楼
地坛四柱七楼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木构牌楼
当然还有这座号称亚洲第一的钢筋砼主体结构牌坊,顺德顺峰山公园大牌坊。其为三跨式巨型中式牌坊,整座牌坊宽88米,总高度38米,基座厚3米,主跨35米,整座牌楼重1.4万吨。不过其框架外立面采用的是花岗岩干挂,拱门之间的龙柱也采用的大理石精雕而成。其规模之大,造型之雄伟,图案之华丽,石艺之精湛,虽为现代建筑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佛山顺德顺峰山公园大牌坊
钢筋砼框架外挂石材,龙柱为石雕工艺
【建造意图】
就其建造意图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为功德牌,为国家社稷作出杰出贡献之人歌功颂德;二为贞洁道德牌,多表彰节妇烈女、忠孝子女;三为彰其科举成就之牌,多见于家族牌坊列于祠堂以光宗耀祖;四为标志牌,起空间段落分隔、标志或引导之用,多见于殿堂、庙宇、衙署、陵墓建筑正面,按轴线方位布置,亦或是立于街道村镇入口之处。
山西省阳城皇城相府—陈廷敬府第功德牌坊
山东章丘文祖郭家庄张氏贞节牌坊
山东东平县梁固父子(宋代)状元坊
标志引导牌坊
【地域风格】
古代牌坊从建筑样式和风格上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南派风格秀丽精巧,尤以苏式、徽式和滇式为代表;北派风格受京城官式影响,多为宫廷式建筑,有大气凝重之感,以京城、晋式为代表。
颐和园牌楼(官式风格)
山西大同四牌楼(晋式风格)
苏州吴中古镇牌坊(苏式风格)
安徽黄山双寿承恩坊(徽式风格)
安徽黟县西递村石牌楼(徽式风格)
云南丽江黑龙潭牌楼(滇式风格)
潮州古城内石牌坊(粤式风格)
03 全国著名的牌坊简介
【棠樾牌坊】
棠樾牌坊位于安徽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均为石牌坊。三座明坊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象贤尚书坊。棠樾古牌坊气势恢宏,均按 “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虽明清两代时间跨度数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为全国所罕见。
【孔林牌坊】
孔林牌坊,又称万古长春牌坊,位于曲阜城北门至孔林的神道中段。其为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
石坊巍峨宏伟,造型优美。帝制尊享的六柱五门,加上石柱的云龙、夹抱石鼓的雄狮,坊额两旁的盘龙、舞凤、麒麟、骏马等尊贵纹饰,彰显气势之雄伟,足见孔子在时人心目中地位之尊贵。因其建造精致并且年代久远,已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牌坊之一。
【国子监琉璃坊】
北京国子监是明清两朝监学统一的中央官学最高管理机构和国家最高学府,而这处位于国子监二门内的大型琉璃坊,它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乾隆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修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