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哥、汝窑烧造历史及窑系直证
宋代官、哥、汝窑烧造历史及窑系直证
前言:
①本直证以史物为据,直述宋代官、哥、汝窑及窑系烧造演进脉络;
②阅看本文,请参阅本人《头条》:《北宋,柴窑消失之谜与汝官窑创烧的时间节点及演进脉络考略》、《北宋,哥窑瓷器出现的时间节点及演进脉络考略》、《宋代,官窑烧造演进脉络考略》等三篇文章;
③本直证资料来源:a民间收藏品;b《宋瓷轶事》;c百度百科;d;e藏品图片。
一,官窑及官窑系
官窑是宋朝对其官家自置窑口的称谓;官窑由宋代率先开创,并有文献记载与史物《官窑》铭文字样相互印证。
宋太祖朝创烧的《宋煌官窑》瓷器,约961年~963年时间节点就出现了(如下图例)
[北宋官窑]《白釉金丝铁线梅瓶》
《宋煌官窑》铭文款识上,一个'煌'字,就把其御制窑的地位凸显了出来,这是宋朝建国初期出现的第一款″官窑'铭文的瓷器,也可以直证为宋朝官窑的0号器物。该器物的物理特征是唐朝、五代的已知著名窑口,如:《越窑》《定窑》《汝窑》《长沙窑》《邢窑》《磁州窑》《耀州窑》《银光窑》《柴窑》《黄堡窑》等窑系瓷器所没有的,因此,我们可以直证《宋煌官窑》瓷器,为宋太祖朝创烧,窑口疑似建在商丘清凉寺。
宋太祖驾崩后,《宋煌官窑》铭文便被《大宋哥窑》铭文所取代(详见第二小节:哥窑内容);约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二年,即976年~977年《大宋官窑》铭文款识瓷器出现。至此,《大宋官窑》铭文一直延续使用到南宋灭亡,它是宋朝官窑的主流款识,亦是通用款识。
976年的《大宋官窑》,在《宋煌官窑》原有烧造技艺基础上,作了二点改变:①烧造温度提高至1200度以上;②增施了一次透明釉焙烧。这就是官窑瓷器'釉莹润'及'聚沫攒珠'的原因。本款器物与上款器物一比对,就明白了。
宋太宗为了脱离《宋煌官窑》的影子,逐谕修内司在烧造《大宋官窑》时'细加有别',这就派生出了北宋官窑单一开片器物的问世。
实际上是这款器物较《宋煌官窑》器物少了①'惊'金丝②浸渗的工艺或工序。
多了一道透明釉焙烧工艺后,其釉面沉静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光沉稳而养眼。
这就是宋太宗理想中的、流传千古的器物!
《大宋官窑》铭文款识瓷器,是宋太宗钦定铭文,由修内司主导,约于980年时间节点烧造成功,在整个宋朝的官窑系里,这款瓷器是唯一可与哥窑器媲美,并超越哥窑器的官窑瓷器。
由于宋代各朝皇帝的审美差异,以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诉求不同,至使官窑瓷器种类变得繁杂,但特征主线仍是以'铁足紫口'为首,其物理表现各异,有单开片、冰裂纹、鳝血纹理、金丝铁线等。
《宋煌官窑》窑口也在其烧造演进变化中派生出了《大宋官窑》、《汴京官窑》、《東京官窑》、《昌平窑》、《郊坛官窑》、《郊坛下官窑》、《修内司窑》(杭州老虎洞窑)、《龙泉琉田窑》等。
《汴京官窑》在北宋167年历史中,出现过3次以上,每次均代表不同的皇帝或年代。因为人文元素较丰富,笔者另拟文章直证。
北宋《郊坛下官窑》
《郊坛官窑》的胎土枯竭后,才在相隔几公里外的郊坛下重置官窑口,史载称其《郊坛下官窑》,时间节点在政和年间。
《昌平窑》官、哥器同时烧造,窑址疑似在北京昌平县境内。
这个铭文款识之'宣政年间',不是政和、宣和不同纪年的合称,宣政是宣和的另一个别称,只是史籍上不曾记载而已,有些史物上有'宣政二年'的纪年铭文记载就是例证;'東京官窑'疑似地方政府(开封府)为讨好皇帝而置建的窑口,所谓置建,不是花银子重新建造,東京官窑原本就是一处地方私家窑口,由于某种原因被充公或兼并成了政府财产,这从汉文化脉络里是解读得通的。'汴京官窑'与'東京官窑'有级别上的区别,这好比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分别。
《東京官窑》为汝、官混烧窑口。
此器铭文《宣和庚子京师置器臣庶勿用》,吻合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及叶窴《垣斋笔衡》'宣政年间京师自置窑烧造'的史料记载。顾文荐、叶窴只知'京师置窑',但不知此窑所烧瓷器之旷世绝伦!
这款瓷器是北宋最后一个官窑口创烧的最后一款北宋官窑瓷器,它汇聚了哥窑、官窑、汴京官窑(冰裂纹)三重最高制瓷的技艺;它是北宋官窑的最后绝响,亦是北宋瓷器的完美句号!
'京师置器'的铭文,说明窑口建得很仓促;随手书写的铭文款识又证明了宋徽宗在宣和庚子年的窘迫;而'臣庶勿用'的皇权限制,更折射出此器物的弥足珍贵。
南宋未期杭州凤凰山老虎洞《修内司窑》,其底圈足表现,明显受龙泉窑影响或左右。
至南宋未年,宋朝官窑历经320年的发展,业已形成了各具特的官窑体系。这些官窑系虽各自方阵,但其物理特征上,仍旧传承了《宋煌官窑》的″铁足紫口',与《大宋官窑》的'聚沫攒珠'等血脉。换句话说,宋朝官窑瓷器的烧造技艺,一直是传承有序的。
二,哥窑
哥窑创烧于961年~976年,系宋太祖趙匡胤创烧,哥窑的前身为《宋煌官窑》,宋太祖驾崩后由其皇弟趙匡义接烧,由于此窑是皇哥趙匡胤创建,所烧瓷器故称之为《哥窑》,哥窑即为'哥哥的窑口'的意思。这就是民间史传'官哥不分家'的出处。
由于《宋煌官窑》铭文本身就带'煌'(皇)意,所以,宋太宗接烧初始就钦定为《大宋御哥》,《皇宋御哥》,后来宋太宗执政未期(约980年左右),为了同步于《大宋官窑》《大宋汝窑》的铭文,就具名了《大宋哥窑》的铭文。
在宋朝320年历史中,除了字体的不同外,无一任皇帝敢篡改《大宋哥窑》的铭文。
下面图例,看官们可自行比对:
《宋煌官窑》为961年~976年宋太祖朝烧造,其金丝铁线、铁足紫口,历史上首次出现。
《大宋御哥》为976年~977年宋太宗朝烧造,它是哥窑的1号器物,那上面款《宋煌官窑》就是哥窑的0号器物,二款器物物理特征完全相同,如出一辙,它们是同窑同技艺烧造,它们坐实了'官哥不分家'的史物证据。
这款《大宋哥窑》器物,稍后于上款《大宋御哥》,约980年左右烧造,其物理特征仍与上二款器物如出一辙。
哥窑烧造演进历史从宋初至元初历时350多年,其中南宋早中期由于战争原因,停烧了20多年,其余时间段均末断烧。
《大元清凉寺御哥窑制》铭文瓷器,应为大元大德年间,约1300年左右的器物,它的出现印证四个事实:一是商丘清凉寺确实是哥窑窑口所在地;二是哥窑窑口在南宋时保留完整,从未停烧;三是哥窑从创烧到断烧只有这一个窑口;四是元青花并非元朝皇室的唯一御用瓷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