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话题:墨子楚国教育学习
一、颂词讲解上节课,我们进入到《千字文》第二部分的学习中,开始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第二部分围绕着“五常”展开,首先是爱惜自身、孝养父母,然后又讲到了贞洁贤淑、德才兼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并告诉我们有错必改、得莫能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颂词。首先,请大家一起朗读颂词:罔谈彼短(wǎng tán bǐ duǎn),靡恃己长(mí shì jǐ cháng)。信使可覆(xìn shǐ kě fù),器欲难量(qì yùnán liáng)。墨悲丝染(mò bēi sī rǎn),诗赞羔羊(shī zàn gāo yáng)。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这两句话出自于汉朝崔瑗的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罔”和“靡”都是“别、不要”的意思。这句颂词的意思中强调了两个不要:第一,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第二,不要依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盛气凌人。罔谈彼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不足之处,对于他人的是非过错我们应该以一颗包容心、清净心来对待。《弟子规》中说:“人
有短,切莫揭”,就是告诉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轻易揭露、随便说出去。有一次,颜回向孔子请教朋友间的相处之道,夫子回答说:“君子对于朋友,即使认为对方有所不当,也只说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爱之人。念念不忘的是朋友过去对自己的恩德,而不记过去的仇怨,这是仁德之人的存心啊!”武叔在与颜回交谈中,过多地指责他人的错误,并加以评论。颜回并未与他谈论,只是婉转地提醒道:“言人
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意思就是谈论别人的不是,并不能因此而显出自己的美好;讲别人的邪恶,也不能显出自己的正直。因此,有道德的人遇到事情,只是就事而论,不议人是非长短;只反省自己的错误,不去批评指责他人。这也是君子的仁爱之风。过多去评论他人,道人非,扬人恶,不但德行日损、消减了自己的福报,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太上感应篇》云:“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不揭露他人的短处,不炫耀自己的长处;遏制恶、宣扬善,给予多、索取少。这是古人的行事原则。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学会“留口德”。靡恃己长“恃”在这里是依仗的意思,即:不要依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盛气凌人。我们都知道:自大加一点,就是一个“臭”字。喜欢称赞自己长处的人很难有所成就,因为“满招损、谦受益”。有位绘画爱好者对法门寺的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绘画,可至今没有到一个满意的师傅。许
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平素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茗饮茶,施主就为我画一把茶壶、一个茶杯吧!”年轻人寥寥几笔就画完了,一把倾斜的茶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茶杯中,画得栩栩如生。没想到和尚却说:“你画错了,应该把杯子布置在茶壶之上才是。”年轻人说:“大师有没有搞错啊,哪有杯子往茶壶里注水的?”释圆哈哈大笑:“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够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注入你的杯子里?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
放低,才能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是的,傲慢自大的人,就如同满溢的水杯,永远不可能有进步。因为“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泉水”,自以为是会让我们失去前进的方向与动力。莎士比亚也曾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因此,即使我们有再高的才华、再大的能力,也不依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盛气凌人。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君子的诚信,表现在说到做到;君子的器度,表现在大到让人难以估量。信使可覆“信使可覆”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信”,是一个人说话有信用:“义”是公正、合理、合宜而应该做的。意思就是: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与人约定,要先考虑是否合宜,免得将来进退两难。
如果所守的诺言符合于义,那所说的话才可以兑现。这也是《弟子规》中说的:“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如果意气用事、轻率表态,事到临头才发现不合理,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那就太被动了。“信”是五常之一,也被称为信德。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能立身、立命。而这里所说的,君子的诚信表现在说到做到,但诚信必须要有义和礼来规范引导,不能一味地愚信。也就是说:信不能离开义。离开义,这个信也许不适当。所以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前、承诺前要多考虑,考虑所说的话、所守的诺言是不是合乎义。合乎道义的,我们一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但不是合乎道义的,我们可以不说,也可以不用践行。器欲难量这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宽厚、宏大的胸怀气度,历来是人们立身处世的美德,它表现为一种豁达大度、容忍异己的品格,在待人接物时,不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而是心田似海、容纳百川。它
不计前嫌,特别是对有错误甚至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表现出宽容的精神。《史记》中记载,蔺相如和廉颇是战国时的文臣和武将,廉颇因为官位在蔺相如之下,心中不服,扬言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从此蔺相如就躲避着廉颇。一次,两人乘车在一条胡同正好走个碰面,蔺相如主动回车让路。有人问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照理应当是廉颇给蔺相如让路的。蔺相如回答说:要是同廉颇发生冲突,
对国家是不利的。蔺相如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宽广胸怀感动了廉颇,使他感到很惭愧,就主动到蔺相如家“负荆请罪”。《量理宝藏论》中说:“卑者虽嗔高尚士,正士不会复发怒,胡狐发出大嚎声,兽王于彼起可怜。” 这是说:卑鄙小人虽然习惯于以嫉妒和嗔恨的态度对待高尚的正士,而高尚的善贤正士常以悲心、宽宏大量地待人,决不会对卑者发怒报复,只是以缄默来悲愍回向他们。犹如狐狸发出大嚎叫的声音时,兽王雄狮会默默地用慈目垂视着它,并发起悲愍之心。曾经有位很有威望的大德,他摄收了很多信众。弟子当中,有位姑娘私下有了身孕,而男青年却逃到远方去了。父母责问对方是谁,这位姑娘害怕伤害情人,于是诬陷这位大德,心想父母绝不会伤害皈依师父。当时所有的信众都仇视这位大德,姑娘生下孩子后,她的父母将婴儿交给大德。大德只好耐心喂养,并时时遭到众人的辱骂。后来那位男青年回家询问孩子下落时,事情才真相大白。姑娘的父母及所有信众都来向大德忏悔,这位大德只是淡淡地说:“孩子交给你们就好了,本来一切都是因缘,你们没有任何过失。”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侯王颌下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有着高尚人格、甚深智慧、远大目光、宽广胸怀和慈悲利益众生之心的智者,他们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宽待一切人,包容一切事,是真正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而在世俗生活中,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成其大事,也首先就看其心量。心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