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详解: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三字经详解: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三字经详解: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三字经详解: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书经又称《尚书》,尚有上的意思,书是文献汇编,《尚书》也就是上古时代的文献汇编,是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历史文献汇编,其文辞古奥,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文体。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相传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对六经文化进行过系统地整理。将书经中残缺不全、无文献可考的东西删掉。有些属于私人谱牒性质的诰命,选取重要的留下来,合为百篇,其内容上自尧舜,下至春秋时代的秦穆公为止,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为什么孔子叙述历史,要从尧开始呢?因为尧以前的文献资料不充分,不敢轻易下结论,这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对尧以前的远古史,我们只能从甲骨文及考古文物中去发掘了。
六 种文体中的“典”是帝王受命之书,凡可以做为常法永存的圣君明王录也称为“典”。历史上有“三坟五典”,今天仅存“尧典”与“舜典”两篇了。“谟者谋 也”,是臣子献上的计策,如“大禹谟”;训是臣属对君主的谏言,如“伊训”;诰是晓谕帝王的言辞,如“汤诰”;誓指君主出征前的讨敌檄文,如“甘誓”、 “秦誓”等;命是君王发布的命令。
《书经》里面收录了六大类、五十八篇文章,类似现代的官方文体文件,学生要熟悉这六种文体,以备将来出仕时起草公文之需。
孔 子删定的百篇《尚书》,被秦火焚毁。汉文帝登基后,昭告天下征集《尚书》书稿,有一九十岁的伏生,口授《尚书》一部。至汉武帝时,鲁恭王刘馀为扩建宫室, 要拆除孔子故宅。在拆墙的时候,发现了夹层里藏的竹简,内有《尚书》58篇,史称《古文尚书》。孔子十一代孙,经学家孔安国,奉汉武帝昭,将古文改写为隶 书并为之作传,史称《今文尚书》58篇,较今天的《尚书》多出16篇。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四子,周武王的亲弟弟。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以后病逝,十三岁的成王即位。小孩子怎么治理国家呢?只好由叔叔周公协助理政。周公不但理政治国,还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建典章、定国体,开创了周朝八百载天下的基业。
《周 礼》一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章,叙述了周代的政治制度。相传周公作《周礼》,设计了六部官制的政府机构,每一官制下面再设不同的官职,每一官职都规 定了具体的职务条例,这样就奠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系,六部制的行政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这里才赞扬周公,说他“著六官,存治体”。
“六 官”就是天官冢宰,明清叫吏部,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人事部;地官司徒,明清称户部,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公安部户籍管理部分;春官宗伯,为礼部,相当于 今天的外交部、教育部和文化部;夏官司马,为兵部,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秋官司寇,为刑部,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和公安部;东官司空,为工部,相当于今天的` 建设部、农业部、贸易部等的综合。
六官又称六卿,是政府的职能部门,直到今天,我们政府序列,组织管理体制的架构也还是如此,没有大的变动,“著六官,存治体”所言不虚也。
五 经之中不含《周礼》,什么原因呢?孟子解释说“诸侯恶其害已也,而皆去其籍”。战国时期的诸侯,谁也不敢照《周礼》这面镜子,害怕见到自己的丑恶面孔,所 以去掉了《周礼》。而其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又被后世别有用心的人,糟改为“刑法不涉及贵族阶级,礼法不用于庶人平民”。其实这两句话的 意思是,“礼仪不排斥庶人,刑法不优待大夫”。追溯先秦史料,刑法中有不少是针对贵族的制裁,礼仪中也有不少是对庶民的规范。“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是千 古之理,可见被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拓展知识】
《三字经》作者及新旧《三字经》
三字经作者
《三字经》共一千多字,内容却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有英文、法文、俄文译本。虽然不断被后人增补删减,正说明其不朽的价值。古来被誉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版本变化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2008年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由许嘉璐、苟天林担任总顾问,著名学者傅璇琮担任主编,增加修改49处,修改内容占原文10%,虽然只有1476字,可谓精品,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表述形式,都保持其传统文化特,可谓“修旧如旧”,体现其高度的传统性。
美中不足的是传统版《三字经》一是记史最全的也只到辛亥革命,二是对四大发明等内容只字未提,因此,又将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新三字经》附后,聊作补充。
1949年后,又对《三字经》进行修订。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观内容的修订。如:
1。关于元代历史的“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改为“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2。关于清代历史的“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改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3。另外对网络流行的2008年版中错字和错音进行了纠正,如“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句中的“与”字,因其繁体与“兴”字极为相似,误为“兴”;“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句中的“齐衰”标准读音应为zī cuī,而网络流行的2008年版中错为qí 。
2008年修订本《三字经》
2008年修订本《三字经》共计1476字,是以明朝赵南星本为底本,修改、调整之处共计49句,采自征文作者作品共12句,余下均采自王相、贺兴思、章太炎本。并对修改和调整的字句都在注释中说明了依据或理由,同时,重新对全文作了详细的注释。除了一般词句诠释外,还对一些典故、人事注明了出处,做出了全面的阐释。另外,修订组还以三字韵的形式来对本次修订工程作一个总结:下录者,三字经。七百年,广流行。撰此经,王应麟。宋末人,生于鄞。为劝学,多警言。讲形式,众乐见。元以降,学人补。章太炎,最显目。旧时书,有局限。古文化,古理念。现社会,认知变。新风尚,新观点。当取精,与时进。科学观,指要津。知荣辱,倡和谐。大中华,日日新。
2008年修订本《三字经》原文及简释如下: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简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简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