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篇[秦朝李斯等主编的识字课本]
我国最早的识字课本是西周宣王时太史籀所编的《史籀篇》,收录的文字是当时通用的大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林立,言语异声,文字异体。到了战国末期,籀文大篆已通行500多年,书写繁难,多有不便,已经不能适应日益繁复的社会活动了,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就有求简取便的自然需求。秦国为周之故土,使用的文字自然是古籀大篆一系的文字,而其他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则与周秦系文字颇有不同,王国维先生谓之“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到秦统一六国之时,秦人在原有大篆的基础上,颇有省改,取其便捷易用,这种比大篆简易省改的秦国文字就是小篆。大篆、小篆等名称,都是后世学者所拟定的,当时人并不这样称名,小是相对于大而言的。
《苍颉篇》 是我国古代继《史籀篇》之后的又一部启蒙识字课本,它最初由三篇文字构成,分别是秦丞相李斯的《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和太史胡毋敬的《博学篇》,共20章,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的产物。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在全国推行简易规整的小篆字体。为了顺应这一“书同文”的文字改革国策,丞相李斯作《苍颉篇》,共7章,中车府令赵
高作《爰历篇》,共6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共7章。三人所作共计3篇20章,世称“秦三苍”。这三篇读物的文字“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即小篆字体。可惜秦国亨祚日短,二世而亡,李斯等人的《苍颉篇》在“正文字”和“教小学”诸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汉初,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 60字为一章,凡 55章,共3300字,并称《苍颉篇》。其后扬雄采摭众家之说,辑成《训纂篇》,顺续《苍颉篇》,凡34章,章60字,共2040字。东汉的班固在扬雄续作的基础上又续作了13章,章60字,则为1380字。东汉和帝时,郎中贾鲂又在班固续作的基础上扩充为34章,章60字,则为2040字。这样,《苍颉篇》包括它的续作,就达到了123章7380字,俨然是一部煌煌大典了。班固《汉志》记载:“苍颉一篇。”注云:“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其“小学家”小序又云:“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班固又说:“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
,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书所载略备矣。”
至东汉和帝永元年间,郎中贾鲂承班固所续而广之,扩充为34章,名为《滂喜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三苍》三卷”,注云:“秦丞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扬雄作《训纂篇》,后汉郎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苍》。”唐人张怀瓘《书断》也说:“和帝永元中,贾鲂又撰《异字》,取(班)固所续章而广之,为三十四章,用《训纂》末字以为篇目,故曰《滂喜篇》,言滂沱大盛。……《苍颉训纂》八十九章,合贾广班三十四章,凡百二十三章,文字备矣。”《北史·江式传》也存类似记载。梁庾元威《论书表》:“李斯造《苍颉》七章,赵高造《爰历》六章,胡毋敬造《博学》七章,后人分为五十五章,为《三苍》上卷;至哀帝元嘉中,扬子云作《训纂》记《滂喜》,为中卷;和帝永元中,贾升卿更续记《彦均》,为下卷,故后人称为《三苍》也。”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汉三苍”,即原本“秦三苍”为上卷,扬雄所续《训纂篇》为中卷,班、贾所更续者《滂喜篇》为下卷。
晋代的张轨将秦本《苍颉篇》作为上篇(55章,3300字),以扬雄所续《训纂篇》34章(2040字)为中篇,以班、贾二人所续《滂喜篇》34章(2040字)为下篇,合称《三苍》,
习惯上也称之为“汉三苍”。至此就目前材料来看,汉初改编的55章本流传范围很广,影响也最大。
关于《苍颉篇》名称的由来,清人孙星衍曾说:“名之《苍颉》者,亦如《急就》以首句题篇”。王国维运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推断《苍颉篇》篇名取自首句前二字。他说:“《诗》、《书》及周、秦诸子,大抵以二字名篇,此古代书名之通例,字书亦然。《苍颉篇》首句虽不可考,然《流沙坠简》卷二第十八简上,有汉人学书字中有“苍颉作”三字,疑是《苍颉篇》首句中语,故学者书之,其全句当作'苍颉作书’。《爰历》、《博学》、《凡将》诸篇,亦有首二字名篇,今《急就》篇尚存,可证也。”其后出土大量简牍文献也证实了王国维的推断是正确的。祚
《苍颉篇》在流传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训词释义之作,犹如字典,以备检索。其中汉代有扬雄的《苍颉训纂》和杜林的《苍颉训纂》《苍颉故》,魏晋之后,又有张揖《三苍训故》和郭璞《三苍解诂》,其中《隋志》中著录《三苍》三卷,并注云“郭璞注”,可见,唐人所见者,仅郭璞《三苍解诂》而已。
《苍颉篇》虽然是《史籀篇》的继承和发展,收集了当时的简易便捷之体,但是文字是不
断发展并演进的,到了汉代,尤其是是东汉,《苍颉篇》所收之字已大多成了古字、难字和希用字,所以不便实用,其少人问津的历史命运便在所难免。自史游的《急就篇》问世,《苍颉篇》便少人问津而渐次式微了。到了唐人修《隋书》,便只著录《三苍》三卷,到了明人修《宋史》时,便不再提及《苍颉篇》了,所以有学者据此推断《苍颉篇》亡佚于宋室靖康倾覆之际。但据常理推测,其失传的时代或许还要早,大致在唐宋鼎革之际。
(此处概述中所引学术观点,均应一一出注,待补)
传世文献所见苍颉篇简介
待增加,敬请期待。
清代以来苍颉篇辑本简介
孙星衍辑《苍颉篇》三卷,梁章钜撰《苍颉篇校证》三卷、《苍颉篇补遗》一卷,任大椿辑《苍颉篇》二卷、《三苍》二卷,任兆麟《苍颉篇补正》二卷、《三苍补正》二卷、黄奭《逸书考苍颉篇一卷,马国翰辑《苍颉篇》一卷、《三苍》一卷、《训纂篇》一卷、《
苍颉训诂》一卷,陶方琦《苍颉篇补本》二卷,陈其荣《增订苍颉篇》三卷,曹元忠《苍颉篇补本续》一卷,诸可宝《苍颉篇续本》一卷,王仁俊《苍颉篇辑补校证》三卷,顾振幅《苍颉篇》一卷,《三苍》一卷,龚道耕《苍颉篇补本续》一卷,臧礼堂《增订苍颉篇》三卷,程廷献《苍颉篇辑本》,陈荛春《苍颉篇逸文》,龙璋《苍颉篇》二卷,王国维辑《重辑苍颉篇》二卷。
待完善。敬请期待。
近代以来出土苍颉篇简介
待增加。敬请期待。
现在零星地发现部分汉简,但数量还是很少,现存字数最多的版本是阜阳汉简《苍颉篇》,共存 124枚残简,内容包括《苍颉》、《爰历》、《博学》三篇。出土时简文残损严重,现存541字。无书题。36简文四字为句,有韵可寻。现存成句或不成句的不足200句,按汉代《苍颉篇》825句计算,还不到全篇的四分之一。文中避秦王政讳。估计保存了秦代的原貌。(本段文字是原来初建者所编,待修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