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赋比兴:“赋”是敷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此物言彼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尚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香草美人”: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除了丰富美人形象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楚辞: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是指具有出国地方特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抒发了屈原爱国与忠君的思想,表达了明君贤臣共兴楚国的美政理想。
《九歌》: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从现存九歌看来,它的民间文化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
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向便定去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的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
天问: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诗中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基本清楚。天问虽然叙事庞杂,思想倾向却很明显,尤其是在涉及天命和历史盛衰时,很能显示屈原的现实政治态度。
招魂: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全诗由引言、正文、乱次三部分组成,容主要是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以招徕楚怀王的亡魂。
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卜辞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铜器铭文:商周时代君王、臣子、公侯刻在青铜器上记事或记言的文字。君王所作铜器被视
为国之重宝。
语录体:先散文的文体特征的一种类别,以《论语》为代表,记录只言片语或对话,特点是短小简约、概括力强。
神话:神话是“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子:此书是汉代皇室贵族王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原称《鸿烈》。作者自认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出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吕氏春秋: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容驳杂,以为可以备论天地古今万物之理,号曰《吕氏春秋》。
刻石文: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文辞整饬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文学的独创。
梁园文学体:对汉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是以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体的出现,基于汉初文学发展一巨大推动力的人首推梁孝王武。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公诡、邹阳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体。
乐府: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它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
七体:《七发》词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摹拟。
新体赋:即散体大赋,是汉初由的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用韵散文。新体赋在容上主要是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了楚辞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专事铺叙。其根本特征就是以铺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汉书: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之作。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它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所表现的游子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玄言诗:玄言诗兴盛于东晋,特点是玄释合流,以玄理入诗,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代表人物是绰和许询。
三:操、丕、植父子三人。
:东晋末年、南朝初诗人渊明和灵运的并称。
昭明文选:《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七子:丕在《典论·文论》中称孔融、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桢为“七子”。
建安风骨: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个性的表现;浓郁的悲剧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年间诗歌慷慨悲凉、风骨遒劲的风格即“建安风骨”。
正始之音: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多为抒写个人忧愤的作品,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太康诗风:以陆机、岳为代表的诗风。以“繁缛”为特征,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大量运用排偶。
咏史诗:以咏史为题的诗歌,始于东汉班固。后多人有作,至左思承继前人,又有所创新,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游仙诗:以游仙为主题的诗歌。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田园诗:为渊明所创的新题材。以渊明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容,真切的描写躬耕之甘苦。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山水诗:由灵运开创的描写山水之美的诗歌。
体:齐梁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年间,故又称“体”。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
齐梁诗人集团:齐梁时期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著的主要有三个: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竟陵八友:梁武帝萧衍、约、朓、王融、萧琛、云、任昉、陆倕八人。
宫体诗:始于梁简文帝之时。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靡缓弱。
徐庾体:指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体讲究声律、词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元嘉三大家:灵运,颜延之,鲍照。文才不减诗才,技巧高妙,冠绝一世。
吴均体:史称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之‘吴均体’”。
志怪与志人: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
唐四杰: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
宋:佺期,宋之问。
上官体: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属对工切,写景清丽婉转,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即“上官体”。
文章四友:融。峤,杜审言,味道。
吴中四士:若虚,贺知章,旭,包融。
诗史: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它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里都有反映。更主要的是,它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大历诗风: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大历十才子:端,卢纶,吉中孚,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峒,耿湋,夏侯审。
孟诗派:中唐时期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愈为首,包括孟郊、贺、卢仝等,主“不平则鸣”,
诗歌追求雄奇怪异之美。
元白诗派:中唐诗坛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与孟诗派完全不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