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名印谈关于诸葛祚的“道邻”一印
明清名印谈关于诸葛祚的“道邻”一印
清篆刻家诸葛祚,字永年,一作子伦。主要活动在乾隆(1736—1795)年间,安徽芜湖人。他与兄弟诸葛纪、诸葛恭以镌刻铜章闻名于世。其所刻铜印,线条浑朴圆润,布白疏密有致,堪称精美绝伦。三兄弟中最有名望者为诸葛祚,自印以石质为材料之后,刻铜之法被人忽略。诸葛氏重操刻铜之业,表面上看起来是追溯古法,探求前人遗则,其实也可能是重起炉灶、另辟蹊径、重新探索,在印石普遍的年代里,独树一帜。诸葛祚的铜印,就目前保存的作品看,端庄工稳是其主体风格,有相当的水准与品位。不但字画工稳、平实而气厚,而且两侧的图形装饰、边款文字亦古古香,皆凝重而有篆意,与文字形成和谐的呼应,形成总体平稳朴实下的气息升华与某种审美变化规律。像这样的印章,别有风韵,毫不逊于石质印章。
“道邻”一印,系诸葛祚所刻铜印,朱文形式,非常端庄平稳。印章布局总体上呈左虚右实,飘逸多姿,柔中带刚,十分端庄。“道”字上下、左右极具对称性,线条粗细匀称、刚健拙朴,很有力度与气息。两个印文笔画不多,线条稀少,使用了大手笔、大格局,把印章刻得波澜壮阔、气势博大,可见其功力不凡,使刀如笔游刃有余,驾驭刀笔的能力皆在心手之间,精准而有品位。
我要说的是“道邻”一印的“邻”字。
两个左右并列的、方圆兼备的方口部首作“邻”字,一般人都不认识。清胡正言也曾刻过“道邻”一印,但胡正言之“道邻”印,与诸葛祚之“道邻”印截然不同。胡氏之“邻”出自“古尚书”,诸葛祚之“邻”,应出自“古老子”。由附图可知,“邻”的写法有很多,而且结体不同,形态各异,相互之间差别较大。胡氏印章之“邻”像甲骨文并列的两个“以”字,诸葛祚之“邻”是两个小方口。《古尚书》即《古文尚书》,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代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老子》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即《古老子道德经》,又称《楼观台本古老子道德经》。楼观台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的终南山北麓,西周昭王时代,老子西出函谷关,关令尹挽留老子在这里居住并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楼观台本古老子道德经》为篆文碑刻,《道经》《德经》分别为两通,造型为盘螭碑首、青石趺座,碑高3.3米,宽1米,厚0.33米。《道德经》全文分刻于碑体四面,两碑碑首皆刻有篆文“古老子”三字,其文字体怪异,不合六书,今又有《古老子文字编》出版。实际上,这些文字,秦统一之后都已经成为历史。
“道邻”两字是“道不孤,必有邻”之缩语,而“道不孤,必有邻”与“德不孤,必有邻”类近相同。句出自《论语》:“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邻’。”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即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相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