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论我国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班级:  学号:  姓名
土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土地,人类就无法立足,就像人需要空气、水、阳光一样。土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性的物质条件,人类从土地中得到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等决定着土地的人口负载量和人们平均生活的质量。然而我国人口数量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有限。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土地、环境协调发展。
一、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首先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充足的、优质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顺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农业生产对土地的要求更甚于其他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是
劳动对象,而且本身又是最好最重要的劳动资料,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表现在需要面积广大的土地,否则就不可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满足人类需求的农产品。
其次,对于非农业行业,土地是当作基地,当作场所,当作空间的操作基础来发生作用的。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行业中,土地是作为地基使用的。土地数量、质量、位置直接影响着这些行业的生产及效益。建工厂,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需要坚实、稳固的地基,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而铁路、公路建设和住宅建设,都需要一定位置一定数量一定立定条件的土地。如果人类能正确、科学地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土地,使人与土地正确结合,保持恰当的配比,就能在利用土地、取得土地产品和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特征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不足,人与
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我国土地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中国是多山国家。山地一般高差大,坡度陡,土层薄,土地的适宜性单一中国国土面积,宜耕性差,农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生态系统一般较脆弱,利用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资源破坏。宜林地较多,宜农地较少,后备的土地资源不足。长远来看,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尤其对于土地资源利用有战略性意义。具体地说: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
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众多的学科,可以有不同重点的展开。例如,生态学家着重从土地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学家着重从经济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其持久供应能力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社会学家从社会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方针,走立体开发的生态农业道路,在土地整治、开发利用、保护的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在开发荒地的同时,要注重水土保持,增加土地投入,保护耕地,改造林地,控制非农业用地,使土地的开始利用向着保护生态、维持平衡、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并举,发展山区经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思想,加快农业技术改造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步伐,积极普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同时要充分
发挥山区、半山区、平原的优势,贯彻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方针,依山育林、依水养鱼、依草养牧,实现生态、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充分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与产出率。加强管理,统筹兼顾,加速资源转化。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既要重视人民生活用地、经济建设用地、生产用地,又要保护耕地,加速资源的转化。
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稳定耕地面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必须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这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前提,其次是充分利用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立高效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据本次土地遥感调查看,本区耕地比重少,且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粮豆播种面积较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因此,应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粮豆单产,逐步建立高效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地力。
农田基本建设,多施有机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地肥力,坚持轮作制度,防治土地资源退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镇的扩展,搞好城镇,建设规划,保护生态环
境,严格控制砖厂占用耕地,防止土地浪费。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大,搞好林地建设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林地建设规划重点放在调整林木结构上。搞好水源涵养林建设,在疏林地,荒山和退耕的超坡地上种植人工林,恢复林地生态环境,建立以林养农、以林养牧、以林养土特产,以农、牧、土特产促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要以改革为中心,以法律为准绳,以科学管理为内容,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保护好有限的土地资源。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们发展生产的动力,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没有土地就没有我们美好的生活,我们要爱护土地,保护土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