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匡城寺历史沿革
承匡城寺历史沿革
  欢迎大家来到河南省省级生态乡,商丘市绿化模范乡,女娲故里——匡城乡。
    匡城不仅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更有史前文明。具体是:一是女娲诞生地,据古籍文献,夏商周与甲骨、金铭文及《周易》、《史记》等记载:“今有河南睢县承匡女娲出生地”。上古研究名家王大有先生曾权威提出,“女娲娘娘”的出生地就在河南省睢县的“承匡城”。承匡形意字。“承匡”是女娲建立天脐表木(天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象形会意字。现至今在承匡城寺内还保留一座周长110m,高15m的土岗及部分残缺的古城墙,据传说是女娲娘娘的补天台,及其筑的城墙。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等氏族都聚族而居于睢水、涡水、淮水、黄河等流域,而地处睢水涡水上游的承匡是女娲氏族居住的中心区域。二是孔子游匡,周匡王建都。据《史记》、《庄子》记载:春秋十四年,孔子为推行其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他从鲁国先到卫国(今濮阳县),再从卫国去陈国(今淮阳县),途径匡地被围数天。孔子被困而淡定抚琴,以及匡人追赶孔子赔情的地方称为赔情店(今杞县裴村店)的故事,还广为流传。因孔子被困而产生的“临危不惧”的成语典故就源于匡城。春秋时期周匡王登基在这里筑城建都,古称“承匡城”。三是秦朝置县。秦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
秦王赢政在选择郡县治所时,偶做怪梦,梦见承匡襄陵一带白茫茫汪洋一片,巨浪滔天,一只金凤凰不惧风浪。在汹涌波涛中时没时现,搏击沐浴。而后展开翅膀,扶摇空中,盘旋翱翔,巨声呼喊。秦始皇梦醒,百思不得其解,遂召李斯解梦,李斯认为,承匡乃是人祖圣地,祥瑞风水宝地,将来此地必出惊人奇迹。于是下诏在承匡置县。清《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在州西三十里”。“秦为承匡县,以后承匡之地卑湿,徙县于襄陵,城遂废”。秦为承匡县,匡城乡因而得名。四是匡城关帝庙,三代帝王缘。关帝庙坐落在“匡城冢子”上面,从现存道光九年重修庙宇的记事碑上可见:上有大明万历十九年重修的记载,这是关帝庙唯一的文字见证;唐太宗李世民曾御封为“关公庙”。明太祖朱元璋曾御封为“关圣庙”、明万历皇帝朱翊钧最后御封为“关帝庙”。后人有诗为证:庙宇有别大与小,得道神明有低高。三皇有缘成千古,关庙、圣庙、关帝庙。庙旁有五颗高大柏树,树身需23人才能合抱,枝繁叶茂,人称“五柏一所庙”,该树于期间被毁。五是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匡城城址、古城墙遗址;曾有老人还记得,冢子下面有四十五里直通杞县圉镇的狼烟洞(文化大革命时期填平了洞口);有古城西北端的“凤凰蛋”(文化大革命时期平整为田地至今);有与太昊陵齐名的人祖庙(人祖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拆除);有北城墙东侧脚下的“铁佛寺”寺庙中尚存的乌龟救美的记事碑。六是流传至今的承匡三宝。匡桑、瓷器、米茶(米茶据传说是
女娲娘娘亲手种植),至今匡桑、米茶在承匡城寺仍可寻其踪迹,匡桑被誉为国宝,名贵中药材(仅产于匡城冢子上面及周围),瓷器现无从考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