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公布,发展目标明确
西安市“⼗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公布,发展⽬标明确
近⽇,《西安市“⼗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西安产业发展实际,坦诚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了未来五年乃⾄更长⼀段时期西安产业的发展⽅向,描绘了西安经济发展的蓝图。
西安产业发展短板何在?
1. ⼯业经济总量不⼤
2020年,西安地区⽣产总值10020.39亿元、⼯业增加值总量1828.59亿元,排名均位于9个国家中⼼城市末位,产业规模较⼩,⼯业不⼤不强,⽀撑带动作⽤发挥不够。龙头企业少,规模以上企业不多,规模以上⼯业增加值总量仅为副省级城市平均规模的1/2左右。
2. 服务业能级有待提升
服务供给体系质量不⾼,⾼端化专业化的⽣产性服务业、⾼品质多样化的⽣活性服务业供给不⾜,服务贸易占整体贸易⽐重仍偏低。竞争能⼒不强,缺少综合实⼒强劲、服务全国和全球的总部企业及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影响⼒的本⼟跨国品牌,辐射带动引领作⽤较弱。
浐灞会展⽚区 ©悦西安
3. 农业发展存在短板
特⾊产业突出,形成⼀批地理标志产品,但龙头企业培育不⾜,⼀⼆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产业链短,价值链体现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才缺乏、投⼊不⾜;产业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品质整体⽔平和品牌知名度有待进⼀步提升。
4. 产业竞争⼒不强
从制造业看,本⼟企业规模普遍偏⼩,部分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部分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初加⼯、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占⽐较⾼,关键和核⼼的技术及部件依赖进⼝,重⼤装备产品及关键器件的⽣产配套仍相对缺乏,重点建设项⽬中⾼质量先进制造业项⽬数量不多、体量偏⼩。
从服务业来看,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重达35%以上,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发展不⾜,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会展等⽣产性服务业普遍规模不⼤。
交⼤创新港 ©悦西安
产业发展⽬标明确
到2025年,“6+5+6+1”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规模以上⼯业⽐重达到70%,国家级⾼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经济总量达到1.4万亿元以上。
“6+5+6+1” 现代产业体系
“6”⼁6⼤⽀柱产业,包括电⼦信息制造、⾼端装备制造、汽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品和⽣物医药
“5”⼁5⼤新兴产业,包括⼈⼯智能、机器⼈、卫星应⽤、⼤数据和云计算、增材制造
“6”⼁6⼤⽣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融、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会议会展
“1”⼁⽂化旅游特⾊产业
“1”⼁⽂化旅游特⾊产业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级化。到2025年,三次产业结构⼒争达到3∶33∶64。⼯业增加值占GDP⽐重达到25%,规模以上⼯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业总产值⽐例达到50%;产业创新能⼒快速提升,规模以上⼯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达到40%。
⽣产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的⽐重进⼀步提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重达到16%;产业布局不断明晰,形成8个产业层次⾼、创新能⼒强、质量效益好的千亿级产业集;实现传统产业绿⾊转型升级,单位⼯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13.5%。
⾼新草堂科创园效果图
推动“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成势,到2025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超过2000亿元;⽣产性服务业总收⼊超过5000亿元;⽂化产业营业收⼊达到1000亿元;“农业+”产业规模和效益⾛在西部前列,农村居民⼈均可⽀配收⼊突破20000元。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基地10个;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630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范企业145个;西安⼯业云平台注册企业16000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到2300家;⽂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万家。
航天基地·国家超算西安中⼼效果图
以关中平原城市建设和西安都市圈建设为契机,深化区域产业协作。电⼦信息、汽车、航空航天、⾼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品和⽣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国际和国内影响⼒显著提⾼。
到2025年,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跨境电⼦商务综合试验区实现飞跃发展,跨境电⼦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交通枢纽功能优势更加突出,国际航线达到120条,实际利⽤外资额达到100亿美元,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万标箱,中欧班列长安号⾼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西安国际港务区产业集摄影©悦西安
关键环节、公共平台、营商环境等⽅⾯产业配套更加完善。产业集、聚集区、园区平台⽀撑作⽤进⼀步强化,企业集团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平进⼀步提⾼,对⾏业发展的影响⼒显著提升。
到2035年,基本建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融、⼈⼒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级化、布局合理化、发展集化、创新协同化,产业核⼼竞争⼒显著提升。
西安⾼新街景 ©悦西安
五⼤⽅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标锚定,更重要的就是明确⽅向。规划提出,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注重⽤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做强做优,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都
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做强做优,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特⾊化发展,构建⾼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 先进制造业集化发展
⼤⼒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充分发挥西安制造业基础优势和丰富的科技资源,强化⽀柱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巩固传统产业优势,提升⽣产性服务业保障功能,打造主导产业多元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亚迪动⼒电池产业项⽬效果图
加快推动⽀柱产业⾼端化,增强以6⼤⽀柱产业为重点的制造业核⼼竞争⼒,围绕电⼦信息、⾼端装备制造、⾷品和⽣物医药等产业进⾏“补链”,针对汽车、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进⾏“强链”,打造在全国具有核⼼竞争⼒的优势特⾊产业集。
加快推动5⼤新兴产业规模化,聚焦机器⼈、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进⾏“延链”,定向引进具有核⼼地位的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层次⾼、创新能⼒强、质量效益好的新兴产业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谋划布局区块链、量⼦通讯、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加快推动6⼤⽣产性服务业现代化,围绕制造业产业布局,聚焦产业链对接、价值链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强集载体建设,健全完善⽀撑体系,提⾼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推进电⼦商务、⼈⼒资源、法律和咨询服务、服务贸易等⽣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链条服务。
沣西安三星城
到2025年,规模以上⼯业企业数量达到2000个,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达到30个,国家级⾼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000个。形成主导产业多元并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性服务业有⼒⽀撑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2. 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完善服务业发展体系,拓宽服务业领域,重点建⽴以现代商贸、健康养⽼、体育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向⾼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扩⼤优质健康服务供给,改善“⼀⽼⼀⼩”等重点⼈健康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健康托育服务体系和健康⽀撑体系。发展以医疗产品、保健⽤品、营养⾷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为主的覆盖⽣命全周期、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
省⼈民医院西咸院区效果图
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智能、云计算、⼤数据等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深度应⽤,丰富传统服务业业态模式,推动国际消费中⼼城市、丝路⾦融中⼼等建设。
加强开放合作引领,发挥⼤西安都市圈核⼼带动作⽤,加快推动关中平原城市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紧密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湾区等国家战略区域,促进城市间服务资源互通共享。
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960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超过4000亿元,全市服务业劳动⽣产率达到21万元/⼈,⼊选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达到8—10家。
3. ⽂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旅深度融合,挖潜西安优秀⽂化IP,打造“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等西安⽂旅品牌。实施重⼤⽂化遗产保护利⽤项⽬,构建中华⽂明精神标识,持续扩⼤“兵马俑”“西安城墙”“世界古都”“丝路起点”等世界级⽂化标识的影响⼒,建设博物馆之城、书⾹之城,叫响“易俗社”“长安画派”“⽩⿅原”等特⾊⽂化品牌,打造国际⽂化旅游中⼼。
巩固扩⼤临潼国家级全域旅游⽰范区创建成效,⽀持长安、碑林、蓝⽥创建国家全域旅游⽰范区,实现全域旅游发展。发挥西安资源优势,推动⽂旅与科技、⼯业、电竞、体育、影视、出版、会展等产业多元融合。
⼤唐不夜城 ©悦西安
充分利⽤2023年亚⾜联亚洲杯⾜球赛、“三河⼀⼭”规划建设等新契机、新载体,积极融⼊、植⼊升级⽂旅产品及项⽬,推出系列活态化、体验式、创新性⽂旅产品,形成⽂旅供给需求良性循环。
加快发展⽂创为主体的新型⽂旅业态,做⼤做强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动漫游戏⾳乐产业、创意设计等⾼附加值⽂化产业,建设⼀批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培育⼀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旅龙头企业。
加快精品景区建设,提升⽂旅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平,推动旅游管理服务智慧化,实现“⼀⽹知古都、⼀机游西安”。
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超过50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化企业数量达到950个,建成国家级⽂化产业⽰范园区2个,形成产业要素齐备、融合效应集聚、⾼质量发展的⽂旅融合发展格局。
鸟瞰古都西安 ©悦西安4. 都市现代农业特⾊化发展
实施⾼标准农⽥建设⼯程和蔬菜设施提升改造⼯程,推动特⾊果业提质增效,做强番茄、猕猴桃等特⾊优势种业,推动畜牧业绿⾊健康发展,做⼤做强乳制品全产业链。
围绕区域特⾊产业,发展“⼀县(区)⼀业、⼀村⼀品”,推进精深加⼯和综合利⽤加⼯,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多环节增值,建设农业产业强镇。提升农业产业化⽔平,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范区,建设⼀⼆三产业融合⽰范园。
积极探索“农业+”乡村经济新业态,依托关中农耕⽂化、特⾊民俗,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乡村现代化⽔平,做强西安农业品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