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次伟大的战略谋划
<<;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形篇>>曰: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古人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运筹于帷幄之中,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阐述的就是战争之前的战略谋划的极其重要性,战前战略谋划的周密和详细,所考虑的因素多的话,获得胜利的机会就多些,否则,取胜的机会就少些!谋划好一个比较周密详细,万无一失的战略方案的话,整场战争就已经胜利一半了!
一.商汤VS伊尹
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名时伊尹(音yǐn)。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陪嫁奴隶来汤的。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伊尹说道:“治国如同烹饪一道美味的佳肴: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经常翻动,还要把握火候;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国家才能富强。”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
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伊尹说:“现在夏桀还有力量,我们先不去朝贡,试探
一下,看他怎么样。”
商汤按照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桀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发兵攻打商汤。伊尹一看夷族还服从夏桀的指挥,赶快向夏桀请罪,恢复了进贡。
过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压榨,逐渐叛离夏朝,汤和伊尹才决定大举进攻。
自从夏启以来,同姓相传已经四百多年,要把夏王朝推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汤和伊尹商量了一番,决定召集商军将士,由汤亲自向大家誓师。
汤说:“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他接着又宣布了赏罚的纪律。
商汤借上帝的意旨来动员将士,再加上将士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因此,作战非常勇敢。夏、商两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打了一仗,夏桀的军队被打败了。
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汤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这样,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二.周文王VS姜尚
殷商末年,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这种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
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老头儿说道:“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渔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俸禄,就会服从君主的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肥鱼便可供主人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我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家,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
沣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
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为最终举兵伐商在牧野之战中灭掉商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齐威王VS邹忌弹琴治天下
公元前356年,齐桓公死后,儿子齐威王即位。齐威王迷恋弹琴,经常独自在后宫内抚琴自娱,不理朝政。一晃九年过去了,国家日趋衰败。周边国家看到齐威王如此荒唐,接连起兵进犯,齐国连吃败仗。齐威王因之醒悟,便和大臣大谈治国称霸大业。
一天,有个名叫邹忌的齐国人,自称是高明的琴师,走进王宫,对侍臣说:“听说大王爱弹琴,我特地前来拜见,为大王抚琴”。侍臣禀报齐威王,齐威王一听很高兴,立即召见邹忌。邹忌走进内宫聆听齐威王弹琴。听完后,他连声称赞道:“好琴艺呀!好琴艺……”齐威王不等邹忌称赞声落音,连忙问道:“我的琴艺好在哪里?”
邹忌躬身一拜道:“我听大王那大弦弹出来的声音十分庄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听大王从那小弦弹出来的声音是那么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贤相的形象;大王运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纯熟,弹出来的个个音符都十分和谐动听,该深沉的深沉,该舒展的舒展,既灵活多变,又相互协调,就像一个国家明智的政令一样。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怎么不令我叫好呢!”
邹忌接着说道:“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涧溪水,像似臣也;应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弹,这如同国家政令一样,七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弹琴和治国的道理一样呀!”齐威王说:
“先生,你的乐理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但是光知道弹琴的道理还不够,必须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弹一曲吧。”
邹忌于是离开琴位,两手轻轻舞动,只摆出弹琴的架势,却并没真的去弹。齐威王见邹忌如此这般,
恼怒地指责道:“你为何只摆空架子不去真弹琴呢?难道你欺君不成?”邹忌答道:“臣以弹琴为生业,当然要悉心研究弹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国家为要务,怎么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国的大计呢?这就和我抚琴不弹,摆空架子一样。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心情舒畅;您有国家不治理,也就没有办法使百姓心满意足。这个道理大王要三思。”齐威王听后恍然大悟!
四.秦惠王VS司马错,张仪
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含有非常深刻的军事思想,围棋反映的就是地缘战略,是军事地理格局。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是先占角,后占边,最后才是中腹。中国古代历次统一天下的模式就是先角后边最后才是中原,因为角远离中原----斗争的焦点,容易生根和发展。中原固然重要,但正因为它重要,所以它是斗争的焦点,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战乱中心。两次世界大战,欧洲都是战乱中心,这与其中原之地不无关系,而在角上的俄国与美国则受战火较小。二战结束,美苏超强----特别是美国最讨二战的好,其原因之根本就是它们处于角上的地缘。
《战国策•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上记载着这样的一篇故事: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主张秦国应该先去攻打蜀国,可是张仪却反对说:“不如先去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
张仪回答说:“我们先跟楚、魏两国结盟,然后再出兵到三川、堵住辕和缑氏山的通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