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阅读四大名著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四大名著作者作者:贾晓莉
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5期
贾晓莉
(湖北黄石市第九中学,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目前初中生阅读四大名著的现状堪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有教师、学生的因素,也有社会、教育模式的因素。针对这种现状,我们的各个方面都应该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规范名著阅读教学、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做出改进,尤其是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此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得到重视,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时不可待。
[关键词]初中生;四大名著;现状;原因;思考;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H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5-0173-04
[作者简介]贾晓莉,女,湖北黄石市第九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名著是人类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她们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凝聚着一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她们经久而不衰,博大而精深。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华民族文化的个性鲜明性和品格独立性越来越需要突出与彰显,传承、变革与创新。
《新课标》①对七到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欣赏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应学校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并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针对学校、教师差异性,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并起到相互补充作用。可见,初中语文新课标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十分重视。苏教版教材很多单元都设计了名著导读,并截取名著精彩片段供师生共赏。如七年级有《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八年级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九年级有《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②。在这其中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海明珠,她们以文理并茂,情才并举的文化价值与思想价值成为民族文化经典。但作为中国脊梁的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阅读过四大名著呢?“2008年,据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课外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三成的学生全部阅读过四大名著。在这全部阅读过四大名著的27.7%中,读原著的占7.9%,读简缩版的占3.9%,读连环画的占2.2%,观看影视版的占7.8%”(《文汇报》,2008-03-27)。面对这样的真实情形,我们是不是该有所深思呢?如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人不重视内在教育,而更
倾向于外在分数。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努力,致使众多学生的精神素养和文学造诣得不到培养,成了实至名归的“考试机器”。
一、初中生阅读四大名著的现状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多年,对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非常关注,现状不尽如人意。有的七年级学生说不全四大名著的名称及相对应的作者,写出来就更是五花八门。七年级课外练习册有一道题“请写出你知道的四部文学名著”有不少学生答道“《宫》《神雕侠侣》……”,还有学生回答老师《出师表》是曹操写的,类似这样的现象很多。因此,我就全校的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在课余时间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学生452人,其中七年级144人,八年级148人,九年级160人。下面是调查内容及显示结果。
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阅读过原著的学生占全校人数的10.2%,还有个别初中生不知道四大名著及作者。这样的现实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市级中学各种条件还相对比较优越,农村初中的阅读情况是不是更糟糕呢?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文化环境缺失,文化土壤贫瘠,文化气息淡薄。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有了改善,在努力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他们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在这种生活节奏快、交际圈子广、追求享乐的时代培育文化气息的土壤就自然流失,人们就渐渐遗忘了一种东西,那就是精神食粮。很多人认
为修身养性只是文人墨客的事情,与自己毫无关联,取博览书琴棋书画而代之的是搓麻将、玩扑克、炒股票、酒友聚会等等。这样的环境不仅使自己修养缺乏,更影响了正在成长青少年,充溢他们思想的是流行歌曲、快餐文化及低俗故事。社会上这样的风俗习惯环境气息促使学生自我欲望膨胀,人文情怀淡化,自强奋斗的精神缺乏。其实阅读习惯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众多的初中生没有读过或读完一部四大名著,该反省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社会也是不是也有点责任呢?
2.快餐文化盛行对古典文化的冲击。[1]近些年,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知识、文化的途径不再单单是书籍,学生接触到的也不再只是传统文化。他们逐渐热衷于电视观看、网络文学、穿越小说、灵异小说,越来越习惯于简短,便易,快捷的阅读方式,也更喜欢去接触新鲜刺激的事物。这些肤浅的阅读都可能致使众多学生远离了纸质阅读,远离了经典。
(二)学生因素
1.对四大名著的价值认识不够。为什么要读四大名著?因为那是中国几千年大浪淘沙留下的文学精品,是我国文化瑰宝,智能之海。从写作手法到内容结构他们都独具风格魅力,中国的人文、社会、伦理、地理、历史、风情民俗、才智策略它们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英百科全书》曾评价:一部《红楼梦》相当于整个欧洲。虽然她只是四部之一,但她已有足够的量和质来囊括当时整个社会全貌。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这是阅历无数的给我们的劝诫,但是现代很多学生都觉得没有必要,根本不给予重视。[2]
2.没有培养对四大名著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缺乏阅读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对于自己爱好的书籍,学生也许会抽时间去阅读,但是现在的初中生大多贪玩、叛逆,即使有时间也不想去阅读,比起纸质阅读他们更偏爱于影视,视觉盛宴往往比单独一味的阅读想象更有趣。如果没有阅读兴趣,即使硬逼着读也是很枯燥的,感受不到那种阅读的审美享乐与体验。
3.文化素养有限,阅读能力欠缺。有兴趣阅读只是开始,能否坚持到底才是重点,阅读能力往往阻碍了阅读的进程。首先,初中生的文学素养不高,阅历不丰富,而书中涵盖的信息量大,篇幅长,情节复杂,内容难,确实很难读懂,像有些初中生误读梁山泊的“泊”,不认识或不会写司马懿的“懿”。其次,四大名著的成书的历史背景、书中的民情风俗和价值观念距离现代现实生活太远,初中生很难理解名著表达的思想内涵。因此,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各种困难,或许会出现边读边忘前后出现断层,甚至会感觉不知所云。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念就被浇灭了。
4.超负荷的课程作业使学生无暇阅读。虽然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依旧很重。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科目增加到了十几门,课程教学多元化本来是好事,但是学生基于各方面的压力任务,他们没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尽力培养尖子生,提高升学率,迫使学生沉溺于茫茫题海当中,把学校的时间排地满满的,甚至把课外时间占用掉。而家长为了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他们“唯成绩而定论”,“唯书本而书本”,他们除了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还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或请家教,不敢让孩子看“杂书”,“闲书”,以免耽搁孩子学习时
间影响成绩。这样的情形,我们的学生哪有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呢?
(三)教师因素
1.没有意识到四大名著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课程有选择性、创造性的设计和实施课程,建设多样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体系。四大名著之所以选入教材,它确实有可读可学之价值,它可以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散文家刘白羽说:“每一部名著都是有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世界,一个苍茫的宇宙。”四大名著传承民族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文学素养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一资源,给学生一个丰富饱满的学习机会,而不是三言两语草草而过。
2.缺乏引导学生阅读的素养和能力。孔子在《学记》中指出“亲其师,信其道”,想让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必须得有渊博的学识,灵动的智慧,儒雅的风度,这有利于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效仿老师去多读多学多记。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缺乏文化素养和底蕴,那又该怎样“传道授业解惑也”呢?教师遇到连自己都弄不懂的东西总是会说“这些东西只做了解,不做深究,如果有同学感兴趣可以课下探讨”,这样的逃避给学生的错觉是这些东西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教师在批评学生不爱书的同时,何不自己先做一番甄别和检讨呢。
3.受中考分值的影响,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阅读。中考试题考查四大名的分量不大,分值不多,约
有4分,并且还只是一些文学常识。如四大名著的名称、作者、主要人物、成语、歇后语等基础知识。每每遇到四大名著,教师都只会把要可能考到的知识点给学生挑出来,其他的东西一语带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名著推荐与阅读”节选的是《水浒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段水浒故事,精度相关章节选择最喜欢的任务发表看法,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任务的作用,体会把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方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写成文章等等。[3]这样的教材设计是充实有趣的,给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给了学生一个学习文学常识、人文知识、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锻炼自己的机会,但有多少教师步步落实了呢,因为中考不考查这些。
(四)学校的图书资源匮乏,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的平台
初中学生课外的来源少,适合学生读的好书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有些学校有图书室也有图书,但学校不允许学生进图书室借书,即使让学生借书,也得交押金。还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普九”验收需要,有那么几千到万册书,但这些书大多是些工具书或七拼八凑的陈旧的书,就这学校却把它们当做“宝贝”,重点保护在书柜里,学生难以借到。如果有些学生家里经济条件拮据,自己买不起书阅读,在学校又借不到,学生就无课外书可读了。
以上各种因素都有可能使初中生疏远四大名著甚至畏惧的原因。既然阅读的瓶颈存在,那么我们就
应该尽量探索能够帮助学生多接触多阅读四大名著的途径,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阅读本身的审美享受,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
三、对于这种状况本人的反思与策略
(一)宣传四大名著,引起社会关注
四大名著的发扬光大,宣传、教育和弘扬是重点。全体社会成员首先要从观念上充实自己,强化理论指导;其次要加大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这方面的义务。一是通过媒体、报纸、网络加大对四大名著的宣传力度。可以在网上设立阅读四大名著的交流平台,鼓励网民关注、重视和保护。二是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包括编写通俗读物拍摄电视专题片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名著,喜爱名著,成为名著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比如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1998就开始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邀请知名学者做顾问。复旦大学从2006年起向全校学生推出“经典读书计划”。北大、清华等高校陆续推出了“国学培训班”,讲授国学经典。大家熟知的“百家讲坛”也在以电视传播的方式,讲解推广名著。三是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名著文化教育工作,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融入名著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文化技能,形成良好的文化观念。我们的初中也可以效仿以上做法,通过点滴的行动来引起师生的关注。1. 邀请研究四大名著的学者或本校对四大名著有研究建树的老师在校作讲座,帮助学生引领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也可以激起学生向“大师”学习。2. 举办讨论会交流阅读
心得,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身临其境名著阅读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展现出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阅读,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学习。3.全校定期举办关于四大名著的黑板报或手抄报比赛,并对表现突出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最终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加他们对著作的了解与兴趣。4.成立文学社、校园小记者团,影视欣赏等文学社团,为名著欣赏这一课堂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