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简介
由外滩经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的外白渡桥进入虹口,向右沿东大名路即到与陆家嘴隔江相望的北外滩地区,向左沿北苏州路至四川路桥即为上海市著名的市级商业街――四川北路。北外滩和四川北路犹如虹口新世纪舒展的两翼,苍劲有力。2001年底,虹口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出了“突出重点、发展两翼”的战略部署,北外滩和四川北路由此成为带动虹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抓手。
北外滩地区规划范围东至大连路,西至河南北路,南至黄浦江苏州河,北至周家嘴路海宁路,占地面积3.66平方公里,沿江沿河岸线长度3.53公里。整个地区位于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与外滩、陆家嘴呈“三足鼎立”之势。整个区域坐北朝南,既享江景,又沐阳光,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北外滩地区航运历史悠久,是上海航运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与陆家嘴、外滩共同构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黄金三角;航运产业集聚,聚集了中海集团、中远集箱、港务集团等港航企业巨头和航运要素市场――上海航运交易所;及两千余家航运服务类企业和协会;航运服务功能初显,“建设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已列入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中。
虹口四大产业
1.航运服务业
航运虹口定位,全力建设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在形成航运要素市场、发展航运中上游产业和邮轮经济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航运服务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航运服务业体系。到2010年,航运服务业的区级税收占区级税收比重15%以上。形成航运要素市场。发挥区域内航运机构的品牌效应,强化航运信息集散、市场研究等功能,拓展航运交易、航运咨询等航运市场服务功能,
2.知识服务业
增强知识服务业集聚效应,建成一批科技园区,形成一批龙头企业,使知识服务业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到2010年,知识服务业的区级税收占区级税收比重12%以上。信息服务业发展。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速信息内容的开发利用,加强与通信、传媒等企业集团合作,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信息、传媒和电信的融合联动发展,建成上海联合数字内容产业园、数字电视产业园区和数字新媒体产业园区。
创新商贸业态,调整和优化布局结构,集聚一批国内外著名品牌和企业,充分挖掘虹口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商务商业、文化休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商贸旅游文化休闲服务业发展格局。到2010年,商贸旅游文化休闲服务业的区级税收占区级税收比重20%以上。发展现代商贸业。提升四川北路都市商业中心综合消费水平,加快现代零售业、连锁经营、主题百货店、专业特商店发展,着力培育以休闲餐饮、主题购物为主的现代商业。
3.现代旅游商务休闲服务业
创新商贸业态,调整和优化布局结构,集聚一批国内外著名品牌和企业,充分挖掘虹口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商务商业、文化休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商贸旅游文化休闲服务业发展格局。到2010年,商贸旅游文化休闲服务业的区级税收占区级税收比重20%以上。发展现代商贸业。提升四川北路都市商业中心综合消费水平,加快现代零售业、连锁经营、主题百货店、专业特商店发展,着力培育以休闲餐饮、主题购物为主的现代商业
4.房地产服务业
从区域功能定位出发,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和房产结构,加快旧区改造,加快商务办公楼宇和高品质住宅建设,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保持房地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到2010年,房地产业的区级税收占区级税收比重28%左右。土地供应机制,加大土地收购、储备的工作力度,规范土地出让行为,保持合理的供地节奏,发挥土地的保障和调控作用。强化房产中介、物业管理市场的培育和监管,构筑快捷、高效的房产交易平台,不断完善房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要问我最喜欢上海的哪条街,我会脱口而出: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这条小街。是上海这座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的一个“窗口”。街外繁华而又喧闹。而街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步入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你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条街的气息会让你的心在不知觉中感到舒畅和沉静。古铜的扇形路灯,姿态优雅的现代著名文化人铜像,一间间出售书画的小店,真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坐在路边印着小花的公共椅子上,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这些景象带给你的撞景。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的很多小店都颇值得关顾。比如这间名叫“老电影”的咖啡馆,来头可不小,听说还是一位娱乐圈里的知名人士出资开的呢。他的装饰很有特设,店外一排早期电影明星的。店里还有一个露天吧台,过往的行人可以随意走进来,喝杯咖啡,随手拿起旁边介绍老电影的画册,心里的疲惫和焦虑便会慢慢消释。
走出咖啡店,旁边的陶瓷店也值得你去看看,只要你是这条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常客,就知道在这里卖的陶瓷器皿,虽然并不是价格高昂的极品,但常常能到自己喜欢的玩意,这给你的感觉,不也是很好吗?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还有很多及平方米的小店,里面的东西千奇百怪,十分引人。这种独特的氛围,只有去过的人才能领略到。
走到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尽头,你一定意犹未尽。这里的气息,这里的人,都会吸引你、感染你、让你流连忘返。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是上海的一条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
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动静相间一里有余。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小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来,上海走过了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的沧桑历程,多伦路及其周边地区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展示了这个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流连忘返。
为了重现这一段的辉煌,1998年在中共上海市委龚学平副书记的关心支持下,虹口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多伦路改建为“文化名人街”。
根据整体发展规划和“修旧如初”的原则,将再现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人文风情,并力争在2—3年内引进建成二、三十家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和各类文化休闲场馆。
从而以独特的文博景观和典雅的文化品位成为上海的旅游热点之一,并以众多的博物馆、展览馆、古玩字画、书屋文苑、茶室吧廊成为国内外宾客怀旧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消费的好去处。
上海旅游节四川北路欢乐节
作为上海的商业名街,四川北路是虹口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从“看看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到“中华名品街”,四川北路一直坚持消费大众的价值取向,受到广大工薪阶层的欢迎。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四川北路即将建设成为集“生态、人文、休闲”特为一体的中国最具特的时尚街区,与作为上海航运中心之头脑中心的北外滩一起,构筑虹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翼”,为发展都市旅游、繁荣区域商业、打造上海的消费天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四川北路欢乐节,作为虹口最大的节事活动和上海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已有12年,它秉承“以节兴市”的办节宗旨,与四川北路商业街的发展休戚与共。经过12年的培育,四川北路欢乐节旗下的活动阵容不断壮大。形成了较强的活动体系和品牌效应,推进了节事旅游和节日消费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节庆、比赛等公共产品的期望不断提升。作为一项区域性的大型节事,四川北路欢乐节需要更加精心地策划组织、更加安全周到的服务、更加时尚精彩的节目,以及更新更好的活动形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体验需求。
中国电信2007年上海旅游节四川北路欢乐节将于9月中下旬在四川北路商业街陆续上演系列活动。
到今年为止,四川北路欢乐节已经整整举办了12年,今年举办的已是第十三届。按照虹口区委、区政府“以节兴市”的工作要求和上海市旅游节组委会“把旅游节办成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定位,本届欢乐节将充分发挥与女足世界杯、特奥运动会、上海购物节等节事的叠加效应,充分借鉴往届经验,紧密围绕促进综合消费、提升社区文明、塑造城区形象的办节思路,加速完善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办节模式,积极引入时尚理念和全新元素,
力求把握市场需求,贴近大众心理,通过全新的策划、精心的组织,将本届欢乐节办成四川北路的一大盛事、虹口的一大喜事,和上海旅游节的一档难忘节事,从而让到虹口来的市民和游客得到真正的欢乐体验。
在运作的模式上,本届四川北路欢乐节突破以往财政上由政府补贴的运作方式,而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得到了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在资金、网络技术和宣传渠道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在活动的安排上,本届四川北路欢乐节将围绕“精彩女足?信息生活?欢乐虹口”的主题,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为引领,将蕴含精彩创意和欢乐体验的节事活动与当代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充分结合,通过对“信息”、“文艺”、“旅游”、“美酒”、“巡游”、“购物”等元素的丰富演绎,策划举办“社区之光众文艺展演”、“长三角旅游资源推介展示会”、“上海购物节虹口系列活动”、“上海旅游节彩车四川北路大巡游”、“畅享信息新外滩
生活”现场体验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从而将欢乐节期间的虹口打造成一个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始终洋溢欢乐与精彩、充满动感与绚丽的休闲、游憩、娱乐的天堂。
四川北路商业街
南繁、中专、北雅的商业街——四川北路
四川北路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业街。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风土杂记》中有这样的描述:“(自老靶子路以北起)北四川路跳舞场,中下等影戏院、粤菜馆、粤茶楼、粤妓院、日本菜馆、浴室、妓院、欧人妓院、美容院、按摩院甚多,星罗棋布,全上海除南京路、福州路以外,以北四川路为最繁盛,日夕车辆、行人拥挤。”
解放后,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四川北路获得了新的发展。如今,四川北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已成为上海商业的繁华街区之一。
四川北路位于虹口区南部、中部偏西,南起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中经横浜桥至东江湾路。沿途与天潼路、武昌路、塘沽路、海宁路、武进路、虬江路、虬江支路、邢家桥南路、东宝兴路、海伦西路相交,与南崇明路、昆山花园路、昆山路、新广路、厚德路、川公路、新乡路、永明路、秦关路、多伦路南段、长春路、溧阳路、山阴路、甜爱路、多伦路北段、东江湾路、黄渡路相会。全长3.7公里。
清光绪三年(1877年)租界当局自里摆渡桥(今四川路桥)北堍筑路至天潼路,习称里摆渡桥北。光绪三十年(1904年)租界当局非法越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继续向北延伸筑路至宝山金家厍一带(今鲁迅公园),成为南北贯通的交通主干道。此路因与苏州河南岸的四川路相连,遂名为北四川路。1946年更名为四川北路。北四川路南枕苏州河,紧靠黄浦江,水运条件十分优越,既是通往世界的水上门户,又是沿海、长江、内河航运的枢纽。西邻当时上海的陆上大门北火车站,地理优势独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淞沪铁路(今轻轨虹口段)通车后,北四川路水陆交通便捷,商贩云集。商业中心开始由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吴淞路向北四川路转移,并辐射周围。不久,商店鳞次栉比、客流量日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有轨电车由静安寺经外滩折向行驶于北四川路直至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商业、娱乐业相继发展。
北四川路的交通、商业、娱乐等业的逐步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道路建设。至1912年,沿北四川路先后筑有江湾路(今东江湾路)、黄陆路(今黄渡路)、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宝乐安路(今多伦路)、白保罗路(今新乡路)、赫司克而路(今中州路),形成了以北四川路为中心的商业、娱乐业街区。
四川北路商业街历史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商人江良通在北四川路8号开设上海第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和昌洋服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新大北茶食店等各类商店次第开业,街市渐成。至1920年北四川路上已有利男居、
新大北、公和、兴丰、复兴等茶食店40家,祥泰、恒丰祥、德大祥呢绒绸布店8家,五金颜料店11家,万盛、广良南货店2家,公茂、聚兴水果店2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四川路沿街已有丽昌照相馆、广茂香烤鸭店、利男居茶食店、新大北茶食店、香港理发店、五洲大药房、新亚酒店(开业初“不嫖、不赌、不抽”深受社会各界赞赏)、正广和洋行、复兴皮鞋店、保和堂国药店、同源泰南货店、协丰昶绸布洋货号、德昌西服店、合兴五金店等。该路北段,先后开设福兴、日宫等戏院、电影院和多家歌舞厅。有粤式、日式、欧式菜馆、茶楼、浴室、美容院、按摩院、妓院星罗棋布,交杂其间。由于沿街一带粤籍人集居,烤鸭烧鹅随处点缀。“不中不西”、“羊城风味”、“吃玩中心”成为30年代北四川路的市场特。具有“华洋杂处、五方会聚”的北四川路,车水马龙、行人拥挤,其繁荣程度仅次于南京路、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成为当时上海主要商业大街之一。
“八一三”日本侵沪战争爆发,虹口是战争的前沿阵地,居民外逃,商店倒闭或迁址,市面顿时凋零,商业空前衰落。沦陷期间,区内由日本海军直接管辖,日侨猛增,部分日本人依仗日军势力,掠夺国民财产。北四川路上原有703幢房屋,“八一三”前,日本人仅占65幢,战后华人业主逃离(有的被驱赶),日本人又占住600幢,共达665幢,占全路房屋的90%。日本人又将原门面改成日式店铺,到1942年,北四川路上有日本店铺、公司达326家,成为日本人世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军日侨逐批迁返,北四川路商店陆续恢复或易主开业,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恢复行驶。1946年北四川路改名为四川北路。1947年四川北路沿街共有衣着鞋帽、食品果品、百货
烟杂、茶肆酒楼、珠宝银楼等商店500余户,羊城风味的市场特已经不再。商业复苏,恢复了上海主要商业街的地位。但是,行号、商店均是低矮、狭窄、进深浅、门面陈旧不成片。这是历史造就的四川北路商业街的格局。四川北路周边的虬江路、虬江支路一带,以销售美军剩余物资和日侨遗留物资而著名。
娱乐业迅速发展。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北四川路南段海宁路乍浦路口创办虹动(大)影戏院,成为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1917年5月,粤人曾焕堂在北四川路虬江路口(今四川北路1408号)同庆戏院原址开设上海大戏院,这是由华商开办电影院的第一人。到30年代初,先后有上海演艺馆(今四川北路1800号永安电影院)、好莱坞大戏院(今乍浦路408号胜利电影院),广东大剧院(今四川北路1552号众剧场,该院兼映电影,经常演出粤剧,成为上海第一个粤剧演出中心,蜚声粤、港与海内外),东和馆(今乍浦路341号解放剧场)等32家电影院、47家电影公司建立或迁入,虹口成为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发祥地。
进步文人集聚,出版商社众多。1921年,应修人(革命烈士)联合钱庄青年以共进会名义在北四川路克明路天寿里(今永明路内)开设上海通信图书馆,用通信方式借书,不受路途、经济、职务、时间等限制,旨在“使无产者有书看”。是为上海完全开放的公共图书馆之先声。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建在北四川路昆山花园路口(今新华书店),8月,廖(即)在此领导印书馆工人罢工,最后取得胜利。1926年,在北四川路851号由伍联德、周瘦鹃等人主编的良友图书印书公司创办,创刊中
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良友画报》,以图书为主,记以文字说明,报道时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广销国内外。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发动反革命,从各地转移来沪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潘汉年、阳翰笙、李一氓等人聚集虹口,团结郭沫若、郑伯奇等一批文化界进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