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
作者:龚雪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4期
作者:龚雪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4期
摘 要:《孟子· 尽心上》云“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就是道德意识,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止于至善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科学地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至善”。
关键词:致良知亲生止于至善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教师,都有这种先天的道德,但是后天的物欲尘俗,容易蒙蔽我们的良知。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既要帮助学生“致良知”,也要能够自己“致良知”。在教育发展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要使受教育者获得良知,教育者首先应有良知,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教育之道、主动探索教育之道:在实际行动中、亲生经历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一、自觉践行教育良知
教育良知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崇高善良、诚实磊落、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献身科学、探索真理、精益求精、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甘为人梯、开朗热忱、平和稳重、谦虚自省、节俭朴素、彬彬有礼、仪表整肃等,教育良知可以表现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它是师德的核心和最起码的底线。作为单位负责人要自觉践行教育良知,我认为从三个方面努力: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师生。
第一,“恪尽职守”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职责的要求。学校校长是学校之魂,给与全校师生最为突出的印象就是一种精神感召。不但要懂教育且精通办学、有美好的教育理想和目标;热爱师生,尊重师生,公平对待师生,因材施管施教。而且要正确地躬行实践,按规律办学、办教育,把办学、办教育与社会、家庭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更要有教育定心力、常怀平常心,正确地面对磨难、挑战磨难、战胜磨难等,以期学校健康发展,学生人人成才,否则,就会受到职业良知的谴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