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学_自强笃行
崇德尚学,自强笃行
姓名:
系室(班级):
崇德尚学,自强笃行
王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名句,讲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古之大学与今之大学形式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究其本质也只是功能上的扩充,大学的办学宗旨不外乎立德树人、培育人才。止于至善
我校的校训“明德任责,好学力行”充分体现了勉励学生完善思想品德,勇于担当责任,学习实践并重的办学宗旨。我校建校之初,就勉励学生“为一身计,则勉立修名;为豫生计,则谋臻乐利;为全国计,则图进富强”,要求学生完善品德,以祖国富强为己任,努力学习。抗战期间,学校又以“焦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我;工程建设,当前责任不让人”之气概,激励全体学生胸怀天下、勇担重任。在改革开放新的
历史时期,学校更是要求学生融入时代洪流,志存高远,心怀大爱,好学力行,报效祖国。无论在任何时期,我校的育人理念始终以道德与责任为先,知行并重。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也是一种办学文化,更代表了一个社会的先进文化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崇德尚学应当是我们最扬的风尚。
“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正是我们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首次以这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它是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同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构成了完整的价值体系。其容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分别代表了三个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2014年5月4日,在大学考察期间曾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总书记原话这样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
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作为当代大学青年,以德为先,明理修身,当牢记于心,践行于实际。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改变。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矛盾化等特点,而且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足够的认同,对德育的轻视,已不是个别现象。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越是在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当代大学生越是应该深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德惟馨,好学力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十八大的报告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并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要求,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当如何做到“明德修身”?
一、立德,从习惯开始
一个人品德的建立,首先应该从习惯开始改变,从改变固有的观念开始改变。当今社会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调整时期,国外形势十分复杂,各种意识形态鱼龙混杂,社会充斥着各种不正常的价值观,屡见不鲜的“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当下受到热捧的“厚黑成功学”,以及校园外弥漫的急功近利的“成功秘诀说”、“教育谋官论”等,使得越来越多青年学生受到这些功利思想的侵蚀。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缺失与扭曲,使得这种情况愈发普遍。当代学生在道德价值方面的缺失往往是源于从小建立起的各种不正常的习惯开始的,所以,立德必须从习惯的改变开始。《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你会变成怎样,习惯将起到潜在的决定作用。
从习惯的表现形式上,有两个层面需要改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习惯。也许,一个人通过自制与理智可以改变现实中的做法,却无法控制自己大脑中的想法,如果只是一时行为上的勉强改变,并不去努力使思与行一致,那么这样的改变将没有任何的持续性,终有一天行为还是要回归于思想,所以,改变必须先从惯有的思维开始,重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是非观。再则,就是从行为层面改变固有的习惯,笃行于实际,只有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