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劳动精神,指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精神品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人在劳动中不但创造了符合自己目的和需求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而且还相应地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创造了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孕育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劳动精神。中国特社会主义劳动精神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传统性;既具有精神性,又具有物质性。中国特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内涵丰富,体现在劳动者的劳动理念、劳动态度、劳动品德、劳动习惯等方面。一、“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劳动理念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就是以劳动为荣,认为劳动是伟大的事情。“劳动光荣、劳动伟大”是因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劳动与人的观点,在中国特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的有关劳动的价值理念。劳动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应然方面来讲,人的劳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既创造物质产品,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劳动光荣,劳动伟大”体现了劳动对人的价值。但在实然方面,人的劳动总是在具体的历史阶段、具体的社会条件下的活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随着社会分工的复杂化和私有制的出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劳动产品相分离,“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这就导致了劳动的异化。在劳动发生异化时,人们“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
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一旦这种强制性的异化劳动停止,“人
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
社会主义是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缺点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在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实现了“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了“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也成为自由自主的活动,现实社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逻辑展开,也成为了他自身的对象化,人真正成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在中国特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共同努力。人民的劳动,具体到个体层面指每个人从事某一行业的具体工作,有着具体的职业,从事着特殊的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每一位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具体工作中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创造人生。“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任何人的劳
动都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大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人的劳动都可能创造自身和他人的幸福生活,因此任何人的劳动都是光荣的、伟大的。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在我国古代,虽然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贬低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观念,但中华民族依然形成了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特社会主义时代,我们提倡通过自己的勤劳致富、创造幸福、为国家民族贡献力
中国特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内涵
贺兰英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东莞 523808)
【摘要】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精神品质。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对劳动的理解不同,劳动精神也有差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精神表现为“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劳动理念、“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动态度、“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品德、“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中国特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学术之窗
中国精神包括哪些精神南方论刊·2018年第5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