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民族精神
作者:庄平
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15期
    庄 平
      内容摘要:对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一贯精神。先民们艰难险恶的生存环境是古代神话重要内容。人类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征服自然,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关键词:神话 创新 奋斗 生存 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幼年时期的瑰丽幻想、顽强斗争以及蹒跚的足迹。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对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有以下几点。
中国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一.鲜明的厚生爱民意识
      《易·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对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一贯精神。这种精神在
神话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女娲炼五石补天,后羿“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为人类除掉了祸害。英雄们在斗争中付出了很多: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但他们并不是孤军作战。相传,河伯被禹的精神感动,献出了河图,伏羲帮助禹丈量土地,还有一条神龙和一只灵龟帮助禹从事劳动。可见,对于英雄我们也是相当爱护的。重生意识除了对大众生命的爱护,还包括对生命延续的渴望。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曰:“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这些都体现了人们渴望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在本质上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
      二.深重的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三千年前,黄河流域旱灾、洪涝不断,分布着大量的密林、沼泽、灌木丛。先民们艰难险恶的生存环境是古代神话重要内容。如《淮南子》中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中说当时先民们生活的环境是天崩地陷,“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这时的先民真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除了要躲避熊熊燃烧的大火,还要抵御滔天的洪水;既要提防地上猛兽的利齿,又要注意空中鸷鸟的利爪。每行一步都要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一不小心就有丧命的危险。《后羿射日》中也说到,当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此外,还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些怪物和巨兽危害人间。这一系列的
描述都说明,我们的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这些深刻的体验就是留在我们血液里的深重的忧患意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