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音乐经典-中外名曲100首(1)
不朽的音乐经典——中外名曲100首(1)
1.1812序曲(柴科夫斯基)
《1812序曲》(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
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觉得满意,在他给他的资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说:“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他没有想到这首乐曲后来却成为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但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荡,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不一样的自己
2.E调前奏曲(巴赫)
一首曲子的调性由其首调或固定调决定,固定调为E大调的前奏曲即可命名为E调前奏曲,历史上以E调作曲的前奏曲不少,但最有名气的作品为老巴赫在1717–1720年间所作的六首小前奏曲中的,作品编号BWV 937。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也译作巴赫,1685年3月21日-
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将中世纪的秩序和严谨同文艺复兴时期充满激情的个人主义相结合,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F调旋律(鲁宾斯坦)
F大调旋律是由安东·鲁宾斯坦演奏的俄罗斯民乐。
安东·鲁宾斯坦 (Anton Rubinstein,1829-1894),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毕生往返于俄国和欧洲各国从事演出和创作。他于1858年在彼得堡创办“俄罗斯音乐协会”,在这个协会的讲习班的基础上,于1862年建立了俄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其演奏富于热情和表现力,特别强调表演者的再创造,对俄罗斯和西方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作品有歌剧《恶魔》、《a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集《波斯恋歌》等。其代表作品为钢琴独奏小品《F大调旋律》,此曲在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广为流传,久盛不衰。
F大调旋律这一首乐曲是包含在作品3之中的两首钢琴小品中的第一首, 属于典型的旋律性器乐小品。 乐曲结构极其简单,歌谣形式的主旋律(片段1),前后反复三次。就在三次反复的连结处,加入半音阶的经过句。虽说较为单纯,但因为旋律很美,所以常常被改编为钢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曲或大提琴独奏曲。这是一首颇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乐曲。
洗手的步骤4.G弦之歌(巴赫)
《G弦上的咏叹调(Aria Sul G)》,又名为《G弦之歌》,此曲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号管弦乐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
到贵州旅游攻略
传说在宫廷舞会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脚,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断裂了。当大家准备看巴赫出糗的时候,巴赫,仅仅只用了一根G弦,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该曲子就是今天所说的《G弦上的咏叹调》(《G弦之歌》)。此乐曲在巴赫死后100年后十大名牌奶粉
才大为流行。1830年,当门德尔松在钢琴上把《G弦之歌》演奏给歌德听时,歌德说:“开头是这样的华丽庄严,使人可以想象到一大显要人物沿着长长的楼梯鱼贯而下。”歌德不愧是与魔鬼交换了灵魂的人,这音乐具有的“迤逦”和“沉着的华丽”使任何人都不能漠视它的存在。也许歌德最清楚:“G弦上的咏叹调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思想在心中的流动。就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因为我的内心这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5.三套车(彼得·格鲁波基)
1901年左右,一首民歌《三套车》流传开来,歌曲表现了马车夫深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当时,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马车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马车夫的生活也格外漂泊。在歌曲《三套车》中,马车夫奔波在寂寞的长途,唱出了忧伤,苍凉的旋律。
这首歌很美……它,真的很美……有着诗一般的味道……但它也很凄,真的很凄……因为它所表达的内容……另人深思——那是对资本主义贫富悬殊的申诉,是一种扣人心而不躁的申诉,缓缓而来,却直达人心,一幅很真切的画面浮现眼前……这种申诉是大气的,却是揪心的……
整个曲子的音乐富有回旋之美,三个乐段回旋出现,而第三乐段中的高潮部分深入人心,把曲子的意境烘托出来,指向主题。
搜索《三套车》的各个演唱版本时,发现了这么一段话,很入味:“《三套车》是诗意的,而这种诗意也正是当今许多歌曲所缺乏的,这种诗意的情绪总能勾动人们心弦:眼前总能浮现皑皑的白雪,蜿蜒的伏尔加河,还有唱着歌的年轻车夫,把自己的心事悄悄诉说……”
6.二泉映月(阿炳)若水生花爽肤水
别在我的伤口上撒盐《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在众多的演奏形式中,人们对《二泉映月》的内涵把握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融入其中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而又意境
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