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概况 详细版本(8页)
山东概况
一、山东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地理位置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省、江苏省毗邻。山东省东西最长距离700公里,南北420公里,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
山东行政区划山东是中国沿海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人口大省。山东省现辖17个地级市、县级27个,市辖区55个,县55个。济南市为山东省省会,青岛市为全国计划单列市。山东省总人口为突破1亿人。
山东名称由来及别称“山东”名称由来已久,战国时期,秦国雄距关中,称太行山以东地区为“山东”,但正式将“山东”作为行政区的名称则始于金代。周朝时期,山东地区主要有两个国家,一个叫齐国,一个叫鲁国。齐国的国都在距离济南东100多公里处的淄博市。鲁国的国都是曲阜,距济南150多公里处。因此,山东简称为“鲁”或“齐鲁”。
山东简称山东地势地形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中部高,四周低。泰山、鲁山、沂山、蒙山、徂徕山等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构成鲁中山地的主体,地势最高。东部及南部为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为坦荡的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全省呈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态势。
泰山雄据中部,为全省最高点,海拔1545米。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拔2-10米,为全省内陆最低处。根据山东地貌类型的区域分布规律,可将全省划分为四个地貌类型区:即鲁西北平原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海滨地貌区。
山东水系分布山东省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主要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大汶河、小清河、沂河、沭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泗水等。黄河在山东境内自西南向东北斜穿,流程610公里。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公里。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其中南四湖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海岸线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全长31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山东省近海海域17万多平方公里,略大于全省陆地面积,近海海域中散布着299个岛屿,岸线总长688.6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庙岛岛的南长山岛,面积12万平方公里。
山东气候概述山东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14℃,由东北沿海向西南内陆递增,胶东半岛、黄河三角洲年均在12℃以下,鲁西南在14℃以上,年平均降水量550-950毫米,多集中在6-9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鲁南鲁东,一般在800-900毫米以上,鲁西北和黄河三角洲则在600毫。
二、山东历史文化
山东古代文化概述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推到四五十万年之前。山东境内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证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之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乃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山东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
在山东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邹平县丁公村“龙山陶书”,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4000多年前,近年来在山东还先后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桓台县唐山遗址甲骨文”。
山东历史文化名人山东的人文旅游资源众多而奇特古老的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心,这里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如孔子、孟子、贾思勰、孙武、孙膑、诸葛亮、刘勰、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王羲之、颜真卿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对中华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文化、科学和政治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山东各地留下了数量众多、价值极高的历史遗存和名胜古迹,山东省共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有济南、青岛、曲阜、聊城、临淄、邹城6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孔子诞生地曲阜被誉为“东方圣城”,孔府、孔庙、孔林以及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龙山镇东北武源河畔“城子崖”的台地上,为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1928年发现,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证明,龙山文化大致处于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末期。当时社会已进入父系氏族阶段,原始公社开始解体。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1930~1931年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大批文物。出土的陶器胎坚硬,器形规整,器壁均匀,颜纯正,多为光洁发亮的磨光黑陶灰黑陶。与已知的以红陶和彩陶为主要特征的仰韶文化有显著别,被称为“黑陶文化”。又因遗址与龙山镇毗邻,又被命名为龙山文化”。此外,在遗址周围,发现有平面为长方形的版筑夯围墙遗迹,被认为是当时的城址。
城子崖遗址是由中国考古学者发现和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遗址,由此揭示出来的龙山文化,对于认识和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大汶口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安郊区大汶口镇南,大汶河东西贯穿。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大汶口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距今约五六千年。遗址现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的生活用具多为类,分为彩陶红陶、白陶、黑陶、灰陶等,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细匀称,几何图形规整。出土的生产工具制作精巧,工艺技术水平相当高,尤其是用玛瑙、玉石等贵重材料雕刻或镂刻成的工具和装饰品十分精美。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猿人遗址位于淄博市沂源县城北土门镇九会村骑子鞍山。1981年9月18日,县文物工作者在该山脚的一崖洞附近发现一块猿人化石。此后,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山东大学历史系和山东省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发掘出一批猿人化石,其年代为更新世中期(40万50万年前),相当或晚于“北京猿人时期”。此次出土的古人类化石之多,仅次于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点,是山东首次发现猿人头骨化石。
三、山东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概述山东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文物藏量蔚为大观,艺术资源绚丽丰厚。地方戏曲、武术、杂技以及传统的节庆活动等,都是有着鲜明地方特和民族特点的特殊旅游资源。现今尚有地方戏曲剧种20余种。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茂腔、柳腔、四平调等是山东有影响的地方戏曲。
吕剧是山东主要地方剧种,由民间说唱艺术“坐唱扬琴”演变而来,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山东省吕剧院建于1953年,其古装剧目代表作有《小姑贤》、《姊妹易嫁》,现代戏《李二嫂改嫁》《亲事》等都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该院的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艺术家,早在50年代就蜚声全国。
柳子戏属于弦索系统剧种,是目前流行的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已有500年历史,现挖掘出的传统剧目近200出。
山东的京剧专业表演团体遍布全省。成立于1950年的山东省京剧院,拥有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优秀演员,如获“梅花奖”的优秀女演员薛亚萍和已故裘派传人方荣翔的弟子宋昌林等。该院曾演出《奇袭白虎团》、《红嫂》等一大批优秀现代戏,积累了《铡美案》《将相和》、《闹天宫》、《玉堂春》等一大批优秀传统保留剧目。山东省话剧院于1953年1月建立,曾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剧本,上演了近百个剧目。话剧自根植于山东大地以来,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其中《丰收之后》被搬上银幕,《决战》、《沉浮》、《苏丹与皇帝》、《命运》、《眷恋》、《布衣孔子》等都曾晋京汇报演出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东方老太太”的影剧明星王玉梅是该院的主要演员之一。
山东民间音乐音调优雅、歌词朴实,山东民歌有近万首,主要有号子、秧歌、小调、大型套曲、风俗歌曲、儿歌等7种不同体裁。各地不同风格的小调约占民歌的80%,如《沂蒙山小调》、《包楞调》、《绣荷包》《对花》、《大辫子甩三甩》、《大实话》等。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王音璇、韦友琴、杨松山、、王世慧、于联华刘金华等一批有影响的民歌演唱家。
山东的民间舞蹈有200多种,其中秧歌占30余种。流行于鲁北平原,以粗犷、豪放而闻名的商河鼓子秧歌;流行于胶东,具有柔韧、优美、抒情风格的胶州秧歌和俏丽多姿、风趣欢快的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绘画艺术山东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发达地区之一,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尤具特。年画、剪纸、刺
绣、陶瓷、花布、玩具、面塑等,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其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世界风筝之都”潍坊的风筝,近年来已驰名海内外。
山东省杂技以勇敢、豪放、刚健、优美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享誉国内外。杂技、马戏、魔术俱精,其中重蹬技术节目在世界享有盛誉。山东省杂技团建于1959年,该团出访过加拿大、奥地利、德国、欧洲及日本各国,均获巨大成功。1984年12月,山东省杂技团卢立新、沈凝表演的《蹬板凳》,在摩纳哥第十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杂技比赛中荣获最高奖一“金小丑”奖。济南市杂技团邓宝金、孟燕等表演的《蹬板凳》,1986年12月在英国第十一届世界杂技锦标赛中获单项对抗赛冠军,并同中国杂技组共获团体冠军“英航杯”奖;1987年2月又参加法国第十届世界“明日”杂技马戏比赛,再获金奖。
四、山东鲁菜
山东鲁菜地位山东鲁菜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与川菜、粤菜、淮扬菜合称是中国著名的四大菜系。鲁菜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居中国四大菜系之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菜发展历史悠久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山东区域辽阔,地大物博,依山傍海,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山珍野
味、粮油糖茶、干鲜果蔬、盐卤明硝、五味调料一应俱全,经济发达的美好疆域,为烹任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对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精湛的鲁菜烹饪技艺亦受到普遍的推广。
鲁菜特点鲁菜精于火候,善调五味,菜形大方,艺术独特,格调高雅,口味鲜美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鲁菜庖厨烹技全面,风味浓在于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注重实惠,花多样,善用葱姜,调和得当、功于火候、烹饪技艺全面。尤以爆、炒、烧、炸、溜、蒸、扒、贴,其风味咸鲜适口、清香、脆、嫩,汤精味醇,自成一格,适应性强。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鲁菜烹调技法鲁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整套烹调技法。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瞬间完成,营养素保护好,食之清爽不腻;烧有红烧、白烧,著名的“九转大肠”是烧菜的代表;山东广为流传的锅塌豆腐、锅菠菜等,都是久为人们所乐道的传统名莱。鲁菜风味独特,个性鲜明,其风味和技艺南北贯通,尤其风行于北方地区。
鲁菜烹制海鲜亦有独到之处。尤以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在山东,大凡海产品,不论是参、翅、燕、贝还是鳞、鱼、虾、蟹,经厨师妙手主制,都成为精鲜美味之家肴,仅胶东沿海盛产的偏口鱼运用多种刀工处理和不同制作方法,可烹制出上百种菜肴。、香、味、形各具特点,百般巧
变皆在一鱼之中。鲁菜正是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成。
山东鲁菜主要由济南菜、胶东菜和孔府菜组成。
济南菜清、鲜、脆、嫩,虽菜肴千变万化,但各具特。济南菜以清汤菜和奶菜最有名气,尤其是奶汤菜,白而醉,味道异常鲜美,其中“奶汤蒲菜”、“清汤银耳”、“九转大肠”、“糖醋鱼”、“锅烧肘子”、“蒜爆羊肉”、“锅塌豆腐”是济南菜的代表。
胶东菜它主要以烹制山东胶东地区沿海出产的各种海产品见长,历经800余年历史。擅长“爆、炸、扒、蒸、溜”烹调技法,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注意保持原料的鲜味,注重原汁原味。“葱烧海参”、“扒原壳鲍鱼”、“大虾”,红烧海螺、炸蛎黄都是著名的胶东菜。
孔府菜食精脍细,典雅华贵;文化品味、寓意深刻、内涵深厚。其筵席之丰盛堪于宫廷御膳相媲美。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府三大宴—喜宴、寿宴、家宴,规格严谨,特别注重礼仪。
五、山东的民俗风情
山东民俗概述春秋战国时期,今山东的东部,是具有浪漫精神的齐国,西部是继承古典文化的鲁国。这两个主要古国对后人影响至深,直至今日世人还是响亮地称山东为“齐鲁之邦”。
1、历史上的齐鲁民俗之别
齐国与鲁国对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与复杂多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齐国靠海,土地相对瘠薄,因此齐国除了继承西周的“重农”传统外,又实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并举;政治上主张“举贤而尚功”;文化上,倡导宽松自由,兼容并包。姜尚治齐,采取的是“固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因此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其通商惠工,尊贤尚功等行事,更带有商品经济的彩。齐文化最终成为一种善于权变,崇尚力量和智慧,注重商业利益,形成具有尚武、侠义、开放和革新精神的“功利型”文化传统。
鲁国位于泰山以南的平原地带,靠近中原,土地肥沃,适于农耕,使鲁文化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征;政治上,鲁国继承了西周的宗法和礼仪制度,讲求秩序、仁义、诚信与和谐,重义轻利,本分自守,其郭本抑末,崇礼重教,更带有自然经济的彩。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尊传统、尚伦理、贵仁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2、山东民俗多样性和地域性
鲁中南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一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
制,其民俗传承对周围地区有典型意义,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民俗特尤为显著。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而且远及于国内外。孔府的家族亲族俗制、祖神祭祀,婚礼丧礼,年节习俗,衣食住行是豪门望族习俗的典型。泰山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是民间信仰的一座活的山标本库,也是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一个热点。
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习俗最为突出。渔村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蓬莱、龙口(黄县)、莱州(掖县)沿海地带居民,沿袭“齐人好逐利”的传统,外出经商的习俗历代不衰。蓬、黄、掖的“买卖人”不仅在东北有很大影响,在京、津、沪等地也多见他们的足迹。
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又较多地保留着传统的民俗事像;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像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山东的城市民俗山东的城市民俗独成系列,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类型。济南是一座千年古城,旧街巷、老字号、古风古俗遍地。它同时是一座泉城与湖城,与北国江南的风采相融,为天下所独有。青岛是一座百年之间拔地而起的新兴城市,现代城市的气氛浓厚。烟台城市的发展,以明代防御所筑城为起点,在近代逐渐将周围村庄纳入市区,最能显现城乡汇融,土洋并存的特。
历史变迁移民文化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政策。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