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10 唐雎不辱使命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外交是没有xiāo烟的战场。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不畏强暴、据理力争,这种勇气和胆识令人服,而盛气凌人、阴险狡诈、厉内荏的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摄下败下阵来。许多外交英雄如夜空中闪烁的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蔺相如出使强秦,最终完璧归赵 ;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xiāo(硝)烟  寻(xìn)  服(zhé)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威摄 ,正确写法是 威慑 。 
(3)厉内荏中,的意思是 脸上表现的神情;神 ;的意思是 软弱 。 
(4)请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成都中考)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拋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体悟经典之美   继承传统文化 
 经历文化濡染   发生气质变化 
(2)阅读下面方框内关于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提供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     
 登高览景,俯瞰脚下,景点布局、景物搭配,游览路线都了然于心 
 精读细节,有利于深刻领悟文章主旨 
 摘抄与写作相结合 
 辅助理解难点和拓展相应的知识内容  
(3)根据《唐雎不辱使命》的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雎 护国土 而使命不辱 
下联:秦王藏祸心却 自取其辱 
厉内荏是什么意思呢 (乌鲁木齐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大王加惠    加惠: 给予恩惠 
(2)以大小,甚善    易: 交换 
(3)故不错意也    错意: 在意。错,同 
(4)秦王    挠: 屈服 
(5)长跪而之    谢: 道歉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
B.
C.
D.
【解析】A项,介词,从;B项,灭亡,使……灭亡/逃跑,逃亡;C项,听说/使……听到;D项,因为/连词,表目的。
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6.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表明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7.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写秦王厉内荏、外强中干,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第二段已正面描写过唐雎大义凛然的形象,第三段侧面描写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