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月歌等课外古诗四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同步拓展解析卷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共5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 )出发,沿着( )行进,路过( ),到( )去。(2分)
2.“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3分)
【答案】
1.峨嵋山 平羌江 渝州 三峡
2.月影 明写:峨眉山秋天月夜美景。暗写:月夜行船
【解析】
1.
试题分析: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里明写峨眉山秋天月夜美景,暗写月夜行船,明暗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峨眉山月歌》,完成后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诗中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的_____情感。
4.诗人用五个地名___、___、___、___、___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到行船之快。(请从诗中出五个地名填在横线上)
【答案】
3.复杂
4. 峨眉山、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解析】
3.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思念。一二句写景,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实则暗示: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意境可谓空灵入妙。第三句中人物活动更加鲜明: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怀揣鸿鹄之志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
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诗中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4.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提取。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答案】
5.C
6.D
【解析】
5.C项理解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表达乐观旷达之情。勉励朋友不要在离别的时候伤心,要乐观对待。
6.D项“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理解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峨眉山月歌》写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重阳节的古诗10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逄君。
7.前两句诗人写过去的兴盛,追忆往昔,表达对盛唐_______________之情,后两句诗写现在的衰败,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的“落花”寓意丰富,寄寓了哪些内容?
【答案】
7. 深切怀念(或“深情怀念”、或“无限眷恋”)(关键词“怀念、眷恋”); 深沉的悲哀或无限感慨(或“深沉的悲凉”“深深的悲伤”、或“无限概叹”)(关键词“悲哀”“悲凉”“悲伤”)
8.“落花”,指暮春时节凋零的花;隐喻世运衰败;影射当时动乱衰颓的社会(或“繁华时代的落幕”);暗喻衰病漂泊中的诗人自己。
【解析】
7.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作答。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通过往昔李龟年时常出入于达官贵人之家,大红大紫的境遇,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借落花暗示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现实境况,想到往昔兴盛的情景,悲哀和感慨油然而生。据此作答。
8.考查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由“正是江南好风景”可知,诗人与李龟年相逢是在春季,此时时令已到暮春,百花凋零,这正是“落花”的字面义;当时因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诗人借落花隐喻国事凋零,世运衰败;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不复往日的繁华,转为民不聊生,“落花”正是对这一社会现状的影射;身处乱世的诗人,漂泊无依,不也是“落花”一朵吗?据此作答。
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完成后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10.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答案】
9.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念。
10.有自然的景;国家的衰败;作者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解析】
9.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一问,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你演出,在崔九堂多次欣赏你的艺术。二问,实际上是杜甫在回忆当年与李龟年曾经相遇的情景,以此来寄寓杜甫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10.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多种内涵的把握。“落花时节又逢君”既是说明两人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而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更可悲的是两个人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② 战场开。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长安”是现今西安城的旧称。②傍:靠近、接近
11.(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押_______韵;(2)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12.诗中运用联想(想象)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1. (1)五言绝句 押ai韵 重阳节 “九日” “登高”、“饮酒”、“菊”(后面的词语任意两个即可)
12.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13.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之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之情,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