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部编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抒发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学情分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在古诗下面出现注释,因此教会学生看注释能很好地帮助理解古诗。学生对于古代诗歌并不陌生,但客观、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传达的感情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以此为指导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异”“佳”等生字,理解“忆”“独”“倍”等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等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感悟诗人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等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感悟诗人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 1.有关思乡的古诗。
2.王维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回忆所学: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所学的思乡诗句。谁还记得和大家分享、分享。
《静夜思》唐·李白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指名学生回答)
2.掲题,并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另一位诗人所作的思乡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自由读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师过渡:刚才大家在读诗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几个音没读准。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字词。
二、识生字
独自加倍茱萸
兄弟(兄:后鼻音)
异乡(上下结构“巳”字头,引出“己”和“已”。)重阳节的古诗10首
佳节(佳:右面是两个土,不是直贯四横)
三、知诗人
师提问: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有关诗人王维的资料。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1)PPT出示:王维资料。
(2)教师补充: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17岁时思念家乡亲人而作。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设计意图: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很难与诗人产生共鸣,因此通过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为体会情感作铺垫。)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是怎样的情景呢?
(预设:兄弟、家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
师: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
生:想念家乡,思念亲人。
师:对,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解诗题
1、解释题目字、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
生:想念,思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诗题的含义,初步理解题目中的“忆”字,从诗题上抓住情感基调。)
九月九日:是指农历九月初九。即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PPT出示:九月九日详解+图片)
山东: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
兄弟:亲人、朋友、同胞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2、按照作文的六要素,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的是哪几要素?
时间九月九日
地点异乡
人物诗人王维
故事情节思念家乡兄弟
3、师小结:经过我们共同思考学习,可以知道题目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兄弟亲人。
五、明诗意
师:大家自读诗句,试着理解意思,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难懂的地方,可以查看注释,或者大胆的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学生互说,教师相机点拨: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大家可以借助注释,但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要字字对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首先看第一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