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易:“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解
语出《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与“地不足东南,天不足西北”大意相同,通常都做地理方位的解释:西北多山东南为海。南怀瑾等多位大师都作此解释,如此解释与“易”之本义甚远。
地为阴。东南者,地户也,地户无下,阴至此而终,阴极而生阳,故曰“地户无下”。先天卦图兑居东南,后天卦图巽居东南。东南者,冬至日出之方位,太阳出于东南方位时,冬至一阳生,阴气就此衰弱,阳气就此复生,故曰“地不足东南”,阴气就此关于户外。
天为阳。西北者,天门也,天门无上,阳至此而止,故曰“无上”。先天卦图艮居西北,后天卦图乾居西北。西北者,夏至日入之方位,太阳入于西北方位时,夏至一阴生,阳气止步于此,阴气就此复生,阳气就此衰减,故曰“天不足西北”,阳气就此不足。
天什么地什么先、后天八卦图是一个立体图,而不能视之为平面图,天阳对地阴,天阴对地阳。天南、地南为阳,天北、地北为阴,太阳回归到南天空活动时,太阳的运行轨迹很低,此时北半球为
冬天,天阳对地阴,天南对地北。太阳在北天空活动时,太阳的运行轨迹很高,此时北半球为夏天,天阴对地阳,天北对地北。
伏羲方圆图已明示此意,可惜无人解之也,以讹传讹,致易理蒙尘已久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