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高考文科综合心理干预方法 及策略研究》结题成果
本课题重在研究高考文科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策略,本课题的研究从源头出影响高考文科综合科目成绩的因素,即从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开始,有步骤、有组织、定期的、系统地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干预,潜移默化、细水长流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解决诸多心理问题,探索出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通过家访、调查,寻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文科成绩的非智力因素
根据多年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观察发现,影响高三文科学生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紧张,焦虑,害怕。这些因素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与孩子的生存环境、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通过家访、调查才能了解其具体原因。
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不愿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学习方面的情况。多数家长要求高,自己压力也大,有时把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每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普遍表现出对孩子的失望与责难之情。家长与子女关系不和、意见不同、兴趣点各异的问题比较普遍,导致高三学生往往很难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家的温情。
诱发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目标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幸福,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应经常利用杰出人物尤其是身边的人成材的事例激励学生,要多描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未来的美好情景,引发学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指导学生在每一阶段定出具体目标,然后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这样,学生胸怀大理想,努力达到小目标,内心便产生了巨大动力,学习效果自然提高。
调控目标期望,拉动学生的学习
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目标的设置应明确具体,清楚地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何时做”等关键要求。研究发现,学习积极性高的人如果学习目标规定得不明确具体,学习成绩往往还赶不上学习积极性稍差但学习目标明确又具体的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