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词比较论文(大全5篇)
第一篇:李杜诗词比较论文
李杜诗词比较
摘要:李白、杜甫的杰出成就是在学习、继承前代优秀文学、文化经验与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对我们当下如何正确对待经典文化极具启示,可以说,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广泛阅读、吸收与借鉴,就没有这两位在世界文化之林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文学伟人。让我们进一步地走进李白与杜甫,深知他们的背景以及在诗歌等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使我们在他们身上吸取更多的精华!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李白与杜甫的性格以及诗歌创作方面的知识等等。
关键字:李杜 诗词 比较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对李白诗词的评价。
李白和杜甫,一个人称诗仙,一个人叫诗圣,他们的名字总是并列着出现,就像哼与哈,秦
叔宝对尉迟恭,是打一开始就配了对的。两个人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但两人的质地又是如此不同,以音符来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滩。
李白和杜甫,两个人都寂寞,但排遣寂寞的方式不同,李白是自娱自乐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种孤芳自赏之态跃然而出。而杜甫则是倾诉型的,他总是个知己,对着他述说自己的抱负: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言词呕呕。
李白是大丈夫,杜甫是小男人,这两人称谓无关乎褒贬,旨在对比出两人性格上的差异,然而无论他们性格上有着怎样的天差地别,却有一项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把赤子之心融入诗作,使得千年而下,尚有我这样的人对着青灯古卷,费心劳神,兀自叨叨。
一、不同的创造道路
李白曾说过:“颇尝览千载,观百家”,“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窃攀屈宋宜方驾”“颇学阴何苦用心”,不仅自己努力践行,还教导他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
可见二人都是在熟读传统经典方面下过一番苦功的,有着广泛学习借鉴文化传统和文学经验的自觉意识。李白和杜甫的精神世界都以儒家的淑世情怀为主,对国家、天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胸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李白志在“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杜甫则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这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他们同时也对道家、道教、佛教思想有程度不同的兴趣,其思想体系呈现出儒释道三家互补的格局,这也是汉魏六朝以来中国士人思想构成的主要趋势。
李、杜齐名,但他们诗歌创作的道路却是很不相同的。
李白比杜甫长十一岁。但这是很重要的十一年。李白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前;杜甫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爆发、也即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以后。加上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他们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是有区别的。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在祸乱酿成之前暴露和抨击了当时黑暗政治;而杜甫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则在于祸乱既起之后,反映了国家忧患和人民疾苦。他写了不少暴露黑暗政治的诗,但他写国家灾难和人民疾苦的诗占有着更大的比重。
从李白与杜甫诗歌题材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别。李白写任侠、求仙学道,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个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深刻的、是那些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的诗篇。杜甫也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抒发个人的失意的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写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的诗篇。那些诗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他之所以被称为“诗史”,不为无因。大唐盛世
二、不同的创作方法
李、杜的诗,不仅在题材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们所运用的创作方法,也是很不相同的。明代的袁宏道指出,李白善用实。写虚与写实,正是李、杜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主要区别。李白的一些诗,常常把现实诗化为幻境,还有一些诗是直接发议论。当然,李白也有一些诗是写实的,不过,写实的方法在李诗中不占主要地位。
与李白不同,杜甫主要用的是写实的方法。杜甫严格的写实方法的一个特点,就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出生活的本质。他写实的方法的又一点,是常常用描写与叙述。他的许多诗带有叙事的性质。与李白的直接抒情不同,他是在叙述与描写中抒情的。当然,杜甫也有时用写虚的方法,如《凤凰台》、《朱凤行》、《客从》等,但主要的是写实。李白的善于写虚与杜甫的善于写实,都各自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三、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在艺术上也是有很不相同的。就诗歌而言,他们对传统的继承与借鉴也有很多不同。李白是蜀人,他对那里的文学先贤及其传统就继承得多一些。他说过“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他的诗作中那种意气飞扬、笼括天地的精神,是有司马相如等蜀人所有的豪放雄奇的审美精神的。蜀地比较偏远封闭,受六朝文学濡染较浅,所以李白文学思想在自由独立中又有些保守复古的特点,他提倡《诗经》的大雅精神,认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对六朝以来文学的一些新的成就和经验不太能理解和接受。杜甫继承的是主流的文学传统,他十分注重“熟精文选理”,这是作为文化最发达地区的中原一带的主要潮流。所以他对六朝、对初盛唐的诗歌经验与传统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李白的诗歌有一种豪放飘逸的美。他的诗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壮大明朗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则是爆发式的。他不是在那里娓娓动人地叙述或缠绵悱恻地抒情,而是火山爆发、大河奔泻一般,把感情倒出来。壮大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壮美的诗境,构成了李诗豪放飘逸的风格特。
杜甫的风格特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在这深沉忧思里,蕴涵着一份忧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阔大深远。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美,构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李白与杜甫的不同点还很多,例如,政治理想与生活理想的不同,文艺思想、表现技巧、诗歌体式的不同等等。这些,很难在一篇短文里全面介绍,而且,即使已谈及的上面这些,对于两位伟大诗人来说,也只是点滴而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