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舞姿中“反弹琵琶”舞蹈形象的分析及其运用[权威精品]
敦煌壁画舞姿中“反弹琵琶”舞蹈形象的分析及其运用[权威精品]
敦煌壁画舞姿中“反弹琵琶”舞蹈形象的分析及其运用-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 要: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至今还保存着大量极其丰富、珍贵的乐舞形象,其中有关舞蹈的壁画,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当时的舞蹈型态和风韵。在敦煌壁画中存有一种形式新颖、别具一格的舞蹈艺术形象,即“反弹琵琶”舞蹈形象,在盛唐172窟,中唐360窟等都有出现,其中以中唐112窟中的“反弹琵琶”造型最为独特,典型。那么在遥远的古代,这种奇特的艺术形式是否真的存在,在舞蹈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艺术家们又是怎么样在舞蹈实践中巧妙地运用这一舞蹈形式,这是本篇文章所要叙述的问题。
关键词:壁画舞姿;敦煌舞蹈;反弹琵琶;形象分析;琵琶运用
[]:J705 []:A
[]:1002-2139(2013)-27-0-01
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包括榆林窟,东、西千佛洞),自公元四世纪开窟以来,历经一千六百余年,据文献记载,莫高窟始建于公元前366年(前秦建元二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整整十个世纪的不断开凿,壁画内容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都有反映,其中蕴藏最为丰富的就是乐舞,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当时的舞蹈型态和风韵,因此我们通常把壁画中出现的各种舞蹈姿态,称之为“敦煌壁画舞姿”,它不仅包括了
敦煌当地的各种舞蹈形式,同时也包括了中原和西域各地传入的不同形式、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
一、“反弹琵琶”艺术形象的分析
在敦煌壁画中,琵琶这一乐器出现了600多次,而手持琵琶,边弹边舞的绘画就有十余幅,如盛唐的172窟,中唐360窟、231窟、112窟及晚唐的第12窟等都有执琵琶舞蹈,舞姿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例如怀抱竖弹、挥臂横弹、昂首斜弹、倾身倒弹、背后反弹,其中第1
12窟的“反弹琵琶”舞姿形象最为清晰、典型、闻名于世。舞者上身大幅度前倾,左臂略弯执琵琶于颈后,右手曲臂于音箱做弹拨状,右腿曲抬于90度以上,小腿微端,脚部形态集勾、歪、翘于一体,左腿直立,胯部向斜后方做大幅度的后推,眼神深邃,表情妩媚、柔美,这种体态造型独特,舞姿甚是优美,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并频繁地出现在经变画乐舞中。
反弹琵琶是敦煌壁画舞姿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象,在我国古代时期种类繁多的舞蹈艺术中,以琵琶作为道具,并且能在背后边弹边舞的这种舞蹈形式却极为罕见,而且在唐代表演性舞蹈文献中也未见有关弹琵琶起舞的记载,它的出现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使古代舞蹈更加丰富多彩,那么在遥远的古代,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否真的存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象到底来自于哪里,对此,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解释:
首先高金荣教授在《敦煌舞教程》中,对于反弹琵琶的分析这样写道:“从唐代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得知,琵琶是当时主要的乐器,经常有人独奏,虽未发现有舞琵琶的记载,但据中国音乐学院专门研究音乐史的杜亚雄专家介绍,著名二胡演奏家阿炳,曾亲眼见过同各种姿势演奏琵琶等乐器的艺人,其目的是为了招揽观众。由此可以证明:敦煌壁画中的“
反弹琵琶”造型,是有它生活的依据的。”其次,王克芬老师在《中国舞蹈史》(隋唐五代部分)一书中也有讲道:“敦煌壁画反弹琵琶的舞蹈形象可能是当时当地的特有形式。这也
可以从距敦煌不远的西藏地区的民间舞中到它们的痕迹。据西藏歌舞团调查,定日地区至今尚有反弹四弦琴舞蹈的。此外,唐代‘安史之乱’(公元755年)以后,吐蕃奴隶主阶级在敦煌一带统治了近百年,在此之前,吐蕃人在敦煌居住、往来,吐蕃的乐舞自然会在敦煌一带流传。敦煌反弹琵琶的舞蹈形象,很可能是民族文化交流影响的产物。”[1]唐代诗人王建在《赛神曲》中写到:“男抱琵琶女作舞,主人再拜听神语„„但愿牛羊满家宅,十月报赛南山神”的诗句,由此可知,赛神是神祗崇拜的一种活动方式,这反映出当时巫师在驱魔祈愿时,确实是有使用琵琶的习俗;最后,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是否还有这样的可能:
恰逢皇宫,教坊的舞伎正手持琵琶优美的舞动着,迅疾的旋转,轻巧的腾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再加上妩媚的眼神,背身边舞边反弹的奇特造型,令人如梦如醒,如痴如醉。这时恰好被有心的画师所留意到,于是这轻盈曼妙的舞姿便深深刻在画师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他想把这人间美好的景象描绘在天宫世界的蓝图中,不久,经过画师巧妙的构思设计和精心的创作之后,让人赞叹不已的“反弹琵琶”舞姿就出现在了敦煌莫高窟第112窟的墙壁上。
大唐盛世
二、在现代的舞蹈中对反弹琵琶艺术形象的运用.
(一)简介丝路花雨中“英娘”的反弹琵琶舞蹈片段;
在以大唐盛世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女主角“英娘”的反弹琵琶造型,神奇妙曼,耐人寻味,也是最早出现在舞台上的以琵琶作为道具的敦煌舞蹈形象,至今,也已成为敦煌舞蹈的一个标识性舞姿。
(二)“反弹琵琶”造型在《敦煌舞蹈教程》中的运用;
我国著名舞蹈家、教育家高金荣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敦煌舞蹈的研究,
高金荣教授在《敦煌舞蹈教程》写道:“在敦煌舞蹈中使用琵琶这一道具,是十分奇特的,尤其反弹琵琶更是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中一枝绚丽的奇葩。它意在表现天宫伎乐的高超技艺,但它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这生活的依据。据一位音乐史学家讲,在我国民间确实存在用多种姿态弹拨琵琶的事实。因此将它复活再现,吸收创编为敦煌舞教材的训练内容,是敦煌舞这一新品种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是合理的,也是十分恰当的”。所以,在《敦煌舞教程》里,持琵琶的舞动练习也成为基本动作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节重要内容。
三、结语
反弹琵琶舞蹈形式的出现可谓是独创之举,它不仅在寻求舞蹈的发展中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而且在舞蹈形式的创新上也有较大贡献,从单一的反弹琵琶舞姿派生出其他一些弹拨琵琶的舞蹈姿态,为更多舞蹈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启示和参考。今天,敦煌舞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的艺术家的青睐,很多舞蹈史学家以研究中国舞蹈史的方向出发,探索它其中的奥秘,汲取它自身丰富的营养,论述它存在的价值与历史意义,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更多的艺术家从事敦煌舞的发掘、探索与创新,丰富舞蹈的创作,因此,作为一名敦煌舞蹈的深入学习者,我们更加有责任和义务让敦煌舞继续流传并发扬光大,并且让丝绸之路上这颗不朽的艺术明珠永远绽放璀璨夺目的光芒。
注释:
[1]摘自《天上人间舞翩跹》,主编樊锦诗,作者王克芬,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08页。
阅读相关文档:《肥皂》 权力与话语的解构 浅析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功能 标志设计中的创意文字探析 刍议花腔女高音的训练技巧 论监禁主题在美国犹太小说中的普遍呈现 中国
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影视作品中“语言”的作用分析 魔幻电影成功原因浅析 再现荧屏的尴尬 《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婚姻观的体现 解读史诗《贝奥武夫》中的宗教观 生命的四季 奥黛丽洛德的诗《我的孩子从大海学到什么》 试论电影《饮食男
女》中的隐喻与象征 宫崎骏与《千与千寻》 阳光灿烂,青春涌动 近代汉学家重野安绎之研究 从平民到亿万富豪 从“龙女”到“侠女” 电影艺术中电影音乐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论《弗洛斯河上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