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眼里的文化——细说“开元通宝”
钱眼里的文化——细说“开元通宝”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有大唐盛世之美誉。唐朝开国初期,仍沿用隋代的五铢旧钱。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宣布废五铢钱,铸行“开元通宝”新钱。“开元”,有开国纪元之说,亦有开新世纪之元的意思。“通宝”,表示这是四海之内通行的宝货。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曾有诗赞开元通宝:
开元天子重贤才,
开元通宝是钱财。
开元通宝钱币的诞生,宣告了我国自秦汉以来人们使用了约千年的铢两货币(秦半两、汉五铢钱币的简称)从此退出流通领域和历史舞台。
中国的方孔圆钱从以铢两计重的钱制进入了以通宝、元宝、重宝相称的宝文钱制,历史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元通宝钱币以标准的重量、端庄的文字、精美的形制横空出世,不仅在有唐一代深受喜爱和始终行用,而且成为了我国后来历朝历代铸钱的楷模,遗风绵延1300年,直到清未民初的宣统通宝、民国通宝。
开元通宝钱还对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的铸钱艺术和工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就直接使用我国唐朝的开元通宝钱。
《旧唐书·食货志》载:“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两铢四絫,积十钱重一两”。大家请注意,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一两等于十钱,即我国量制中一两十钱制的计量单位,就是从“开元通宝”这里起源的。
欧阳询
开元通宝钱币上面的文字由唐初书法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之首的欧阳询制词并亲笔书写,并由此开了中国钱币史上名家、帝王題写钱文的先河。
欧阳询是潭洲临湘(现湖南长沙)人,唐初时累任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等职,相当于宰相之位。欧阳询因与唐高祖李渊交好,故受李渊之托,为当时新铸的钱币起名并书写。此事可见当时朝廷对铸制新钱的重视程度。
现在我们来看,开元通宝这四个字,隶楷结合,以隶为主,其字端庄凝重、方圆兼备,体现了大唐初立国时那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因开元通宝钱的钱径为八分,而“
开元通宝”四字将隶书和楷书巧妙融合,独树一帜,所以书法界和钱币界将其命名为“八分书”钱文。这种钱文书体在后来历代的钱币铸造中被多次沿用。
欧阳询书法
八分直径的“开元通宝”钱到底多大呢?经野云多次实测,其直径约为2.4—2.5厘米;重约4克。早期的开元通宝铜质精良,制作极为讲究,不失大唐国币风范。尤其是其中有一种称为青钱的,更是由精练的白铜铸成,轮廓深峻,精美异常,是当时开炉试铸时的样钱。
开元通宝版别一大唐盛世
由于开元钱的铸造流通的时间长,铸造数量大,而且全国各州都铸,铸地分散,各地各炉所铸之钱面目不尽相同,所以开元通宝钱的版别特别繁杂,没有人能够收藏齐全,估计有数千种之多。我有一位姓谭的朋友,终生收藏开元钱的版别,他年过七旬,收藏了近三千种不同版别的开元通宝钱。我每次见到他,他总是笑着摇头:“差得远,差得远”。
至于开元钱的收藏价格,不用说大家也想得到,普通的开元通宝钱价格是不高的。每枚大慨10元左右,当然,如果是金质、银质、鎏金银的开元通宝钱,那价格又另当别论了。
开元通宝版别二
说开元钱的版别复杂,其实也简单。我们可以分别从钱的正面和反面二个角度来看。
从正面看,主要有:
1.开元通宝四个字有纤细和粗壮之分;
2.元字的第一笔有长短之分;
3.元字第二笔有挑法的不同(左挑、右挑、双挑、不挑);
4.通字的点有单点、双点、三点、三撇的区分。
从反面看,开元钱的反面除了少部分平整光洁无任何标志外(称为光背),大部分开元钱的背面有各种纹饰或标记,如星、月、云、波纹,圈等。星有单点星、双点星、四点星、圈内星;月有单月、双月、三月、四月。而且星和月等纹饰还有笔划粗细的不同,上下左右的位置不同,还有月的开口不同,如仰月、俯月、斜月、孕月、双背月等等。这些版别相对来讲增加了收藏研究的复杂性,但同时却也增加了其趣味性。
开元通宝版别三
为什么开元钱上面会有这么多纹饰、标记,尤其是还有这样漂亮的月亮形状呢?围绕着开元钱上面的月纹,一千多年来,史料有种种的记载,民间有种种的传说。《唐会要》上说:唐初铸开元通宝,文德皇后在上呈的钱币蜡样上掐了一个指甲痕,工匠铸钱时不敢擅动,于是铸出的钱上面就留下了月形的痕迹。后来又有人说那甲痕是太穆窦皇后掐的,因为铸开元钱的时候文德皇后已经去世,云云……
还有人演绎了更为精彩、凄美的传奇故事:唐开元年间某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在长安太液池的西岸筑了一座百尺高台,其台锦围绣绕,曰:赏月台。中秋月圆之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赏月台上饮酒赏月,欣赏新谱的《霓裳羽衣舞曲》。
恰宫中送来新铸开元通宝钱的蜡样请皇上过目,当时杨贵妃正在高兴之时,接过蜡样说,“天上已有了一轮圆月,我就留下一枚弯月吧,希望陛下月圆不忘月弯时”。边说边用她尖嫩的小指在蜡样钱上轻轻掐了一下,留下了一个弯弯的月痕。唐玄宗也很高兴,忙对宫人说:“就按贵妃掐的这个样鼓铸新钱吧,让天下人天天都能看到这一轮弯弯的月牙儿”。
安史之乱时,杨贵妃含恨缢死在马嵬坡上。唐玄宗回宫后悔恨不已,曾多次派人寻杨贵妃的遗体,奈何只寻得一只弯月般的三寸金莲和数枚铸有月纹的开元旧钱。有诗人叹道:
金钗坠后无因见,藏得开元一捻痕。
其实,这些资料和传说都不是正史,猜测和杜撰的成分较大,并不足为信。
开元钱上饰有月纹,应该与唐时的人们普遍存在的崇拜月亮的风俗和文化有关。我们从唐代的诗歌中就可以感觉到那时的人们对月亮是多么的喜爱。他们咏月、颂月、赏月,诗赋中的名篇佳作更是连篇累牍,不胜枚举,美不胜收。由于人们对月亮的喜爱,所以在铸钱的时候,为了区别不同的炉别或其它识别、检验方面的原因,很自然就用月亮、星星等形状做个标志或者记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工艺。
开元通宝背月纹
也有钱币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认为,开元钱上的甲痕,是人们在铸钱的工艺理念上受了当时唐朝的邻国波斯、大食和突厥的外来影响,因为他们的钱币上很早就有星月等纹饰。
但不管怎样,开元钱上用星月等纹饰作为标记与符号时间、地点、炉别等,这一点钱币界还是有共识的。正是这些纹样的存在,才使后人们知道唐代曾无数次地铸造开元通宝钱,从而弥补了史书上对钱币铸造、流通方面的很多不足。
还有一种版别的开元通宝钱,它的背面开加铸了各种文字,如“昌”、“梁”等,这主要是唐代会昌年间用于区别铸地名称的一种钱币,史称“会昌开元”。(回复“会昌”可以看到关于会昌开元的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