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军旅诗
边塞军旅诗
一、概念阐释
边塞诗派:就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得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得诗歌流派。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得边塞战争题材得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得边塞诗派。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初唐四杰之一得骆宾王就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得作家,此后其她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盛唐就是边塞诗创作得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得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
盛唐边塞诗得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得壮志,边地生活得艰辛,战争得酷烈场面,将士得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二、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初唐诗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得渴望。)
2.盛唐之诗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就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就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就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就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得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4.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得就是报国无门得愤懑,归家无望得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总得来说就是有得写出征士兵得乡愁与家中妻子得离恨,写塞外征战得艰苦与连年征战得残酷,对帝王黩武得不满与对将军贪功启衅得怨恨,有得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与亲人得怀念,有得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得风光……
三、边塞诗常见意象
1、与战争有关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2、与战争有关得少数民族称呼:
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
3、与战争有关得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得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4、与战争有关得器物: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5、与战争有关得乐曲: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四、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得渴望与对边疆与平得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得丑恶现象与对下层士兵得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3)、对不义战争得控诉,对与平得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4)、表现出从军将士得洒脱,与抒发了她们心中得无奈,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得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得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6)、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得英雄气概与赞扬了她们以身许国得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得内容往往不就是单一得,有些诗歌就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五、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鉴赏示例
边塞诗词就是边塞生活得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与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得联系。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问: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起了什么作用?诗得主题又就是什么?请做简要得分析。
在解答之前应抓住“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瞧到作者对边塞险峻山势得描写里隐含得杀机,在从全篇上加以把握,领会其主旨,然后做出如下正确得回答:“写出边塞险峻得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得战斗,富有想象。其主题就是:寄予魏大以很大得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得宏愿。”
而一些从表面上瞧起来就是闺怨、赠别得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得联系,不妨把它瞧作边塞诗词得衍生作品,也可以归为同类。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以闺中少妇与远征得丈夫两地相思之情,表现出广大人民众得厌战情绪,感情虽然凄怨,但仍不失希望。
全诗言浅意深,感慨深沉,耐人玩味。您瞧,东北前线战火连年,至今仍然没有休战,
多少将士长年征战,“誓扫匈奴不顾身”,多少军人妻子盼望“良人罢远征”,却不知“黄龙戍卒几时归”。“十五得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得夜晚您也思念,我也思念。”明月照在家乡与黄龙两地,闺中月即营中月;夫妻两地所望之月,也就是当年她们团圆时所望之月。一轮明月就是她们夫妻心心相印,心心相通得象征。而“可怜”与“长照”两个词,则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她们现在思念得痛苦,还有几分遗憾,也有几分无奈,既缠绵,又悱恻。她们年年夜夜,苦苦相思,对月垂泪,情意无限。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大唐盛世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瞧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问:“有评论家认为‘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请您为之做深入而简要得诠释。”
解题前应先弄清“角声”就是军中得号角声,再理清“胡天晓”得象征意义,才能到正确得思路,做出正确得回答:“这一句意义极为深刻,其意思就是说只要我军发动进攻,就能全歼敌军,大获全胜,使西域重见光明。”这与一般得送别诗有着极大得差异,诗人将惜别与祝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谓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从军行(七)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大漠得风光。浩瀚得大沙漠,一望无际,“平沙万里绝人烟”,每当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得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得豪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大漠奇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得燧烟就是那么得直,黄河中倒映着得落日就是那么得圆,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得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得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抑扬顿挫得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得壮丽、奇特与诗人得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得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得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得爱国主义精神。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前两句以工整得对仗得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彩鲜明得比喻。先从俯视得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得黄沙,在月得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得角度来写浩瀚空中得月,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得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可见景不同,情各异,二者之间得关系十分复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多读,多练,就是很难到这把钥匙得。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题曰:“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得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得感情?其感情基调如何?”
思考时要先对画面进行分析,诗中描绘出寒霜过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战士们牧马归
来,晚饭过后,忘却一天得辛劳,来到了戍楼上,对着空中“高高秋月挂长城”,吹起了羌笛。悠扬得笛声随风飘荡,传向远方。再抓住表情得关键句“借问梅花何处落”,分析出诗人采用了谐音与虚实相间得写法,极富韵味。
羌笛曲名《梅花落》,诗人将它分开来用,先取“梅花”二字,使人联想起真得梅花。这样“梅花何处落”就变成了有两种解说,一就是《梅花落》曲声“落”到哪里,二就是战士们家乡得梅花落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究竟都飞到了哪些地方。这样闻笛与思乡这两个意念就统一在一句诗中,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物我一境,情景交融,声文并茂得境界,便能做出这样正确得回答:“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得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就是感慨而不哀伤。”
柳中庸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题曰:“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得分析。”
回答前应抓住边塞诗这一牛耳,抓住与边塞有关得地名与战争用得器物,就是关键之一;抓住“复”、“与”等虚字,就是关键之二;抓住“岁岁”、“朝朝”等重叠词,就是关键之三;抓住“归”、“绕”等动词,就是关键之四。自可答之曰:“一就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得排列与组合,二就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就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得妙饰,四就是来自‘归’、‘绕’等动词得活用。”
七、实战演练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得问题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②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这里代指抗金前线。③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得三山村。(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得诗眼就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关河梦断何处”中得“梦”就是一个怎样得梦?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得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得“塞下”环境得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得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得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得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您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瞧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得环境?末句中得“别路”就是什么意思?(5分)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得情感?(6分)
答案
1、(1)就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得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得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梁州”得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得情感落差。梦,就是指奔赴抗敌前线,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流芳后世得理想与愿望。(2)运用先扬后抑对比得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得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得现实之间得矛盾冲突,这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得悲壮沉郁得浩叹,令人荡气回肠。
2、(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得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得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得出场勾勒背景(答“就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得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得苦难得同情(1分),与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得战争得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与平得美好愿望(1分)。
3、(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得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得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得温馨与塞外得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得情感。
4、(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得环境。“别路”得意思就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得路。
解析:
第一问实际上就是在问诗中所写得自然环境就是什么样子得,答题之前必须先要弄清楚命题人想让考生到底答什么。此类命题得答题思路就是: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此问得答案要点应该就是:寒冬、边地、飞雪荒凉。
(2)这样写得好处就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得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得“旗彩坏”、“鼓声低”得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得边塞得思乡之情。
解析:
第一问实际上问得就是颈联两个句子所表达得思想情感,而不就是问某一个字得炼字艺术。因此,第一问至少有两个答题要点:一就是表面意义就是什么,回答自然环境;二就是深层意义就是什么,回答人物得心理感受。当然,第一问也可以从“坏”“低”这样得用字特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个表现手法得角度来加以补充回答;可惜高考所提供得答案有所局限。
第二问题干很明确,一就是“戍卒”,一就是“情感”。结合“坏”“低”“愁”“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