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
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杂谈
文史工具书是从事文史学习和研究的人不可或缺的,本文转自[启迪论坛7di.Net],转载请注明出处,而文史工具书种类繁多,因此在下拟将文史工具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作个简要介绍(到清代为止):
  一、语言文字类
  二、类书、政书类
  三、年鉴、手册类
  四、目录、索引类
  五、表谱、图舆类
  六、辨伪及其他
  文史工具书的发展简介:
  文史工具书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字书《史籀篇》和词书《雏名》,汉代出现了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字典《说文解字》和最早的词典《尔雅》,同时也出现了目录书《七略别录》和年表、政书、帛画地图,三国时期,曹丕组编《皇览》是有记载的第一部类书,晋李充撰《四部书目》开创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隋朝陆法言等编著的《切韵》,有音韵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宋时期,在继承前代体系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字、词、韵书,如《六书故》、《龙龛手鉴》、《广韵》、《集韵》、《埤雅》等;也出现了如《汉简》、《干禄字书》、《字通》、《班马字类》等一些专门性的字典词典。在目录学方面,有《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子略》等;政书有《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类书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等等。明清时代,工具书已经开始成熟,字词典类有《字汇》、《字通》、《康熙字典》、《经籍纂诂》、《经传释词》、《通俗篇》、《恒言录》、《迩言》、《助词辨略》等;书目类有《千倾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类书有《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渊鉴类涵》、《佩文韵府》等;年表、纪年有《历代纪元编》、《历代帝王年表》等;辨伪专著有《诸子辨》、《四部正讹》、《考信录》、《书疑辨》等等。
  第一类 语言文字类
  语言文字类的工具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字典类工具书:研究汉字的形态、来源、发展变化和字义的,就是字典类工具书。
  2、词典类工具书:研究词的来源和涵义的,就是词典类工具书。
  3、语音字典:研究语音的专著就是语音字典,往往表现为韵书形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物殊的字典。
  一、字典书目
  1、《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作者是东汉许慎。许慎,字叔重,汝南郡召陵人(今河南郾城县东)。
  《说文解字》开始写于东汉和帝永元12年(公元100年)。全书共分十四章(加上叙共十五篇),收9353个单字,重文1163个,实收单字8190个,连同解说共133441字。
  《说文解字》以通行的秦汉篆书(小篆)为主体,把古文和籀文不同于小篆的列在下面,按照六书的原则,分析文字的结构形态,先释字的本义,次释字形,有的注出字音。
  《说文解字》的内容非常广泛,天地山川,鸟兽杂物,王制礼仪莫不毕载。它的解说体例也十分复杂,既引用古文、经书、古籀,也引用方言俗语等。
  《说文解字》是许慎整理研究当时许多经学家、文字学家的研究成果而编成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和汉代以前的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是研究古汉语不可缺少的材料;它总结了汉以前的文字理论,系统地提出并解释了“六书”的理论,对汉字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造了部首分类法;它的解说中保存了古代逸闻古俗,使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到一些古代政治经济情况。
  《说文解字》问世后几经校改传抄,原书面貌已不法恢复。现在通行的是南唐徐铉整理的《说文解字》。另一较好的通行本是清代段玉裁注解的《说文解字注》,一般称为《段氏说文解字注》。
  版本较好的有1963年12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说文解字》。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很多,成就较大的有:桂馥著的《说文义证》,王筠著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著的《说文通训定声》。
  近代丁福保把以上著作和其它专著汇而为一,称之为《说文解字诂林》。
  《说文解字》部首分为540部,分得太琐碎,无规律可循,排字混乱,查字很是困难,有时“寻求一字,往往终卷”,可查清代黎永椿著的《说文通检》,蒋和著的《说文部首表》。
  2、《玉篇》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顾野王字希冯,生于梁天监十八年(公元579年),卒于陈太建十二年(公元681年),吴郡人。原书成于公元543年。现通行本是宋代陈彭年、丘雍、余锐等人修订的,名为《大广益会玉篇》,30卷,分542部。《玉篇》原书15万8千字,收单字16800个,陈增加5万多字,收单字22500多个,比《说文解字》为详,但不书篆书,只释字义和用反切注音,释义比较简单,是研究文字和训诂的重要参考资料。
  3、《干禄字书》
    《干禄字书》(唐)颜元孙撰,颜元孙字聿修,尤善草隶。此书主要是辨字的形体、正字俗字并列,一目了然。清段玉裁书《干禄字书》后说:“其正字既皆合古,即其通字、俗字,学者流览,亦可以推古今迁移之故。” 查俗字可查阅此书。
  4、《类篇》
  《类篇》(宋)司马光等撰,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类篇》共45 卷,最末一卷为目录,全书分十四篇540部,考《集韵》所收,并重文为53525字,此书凡文31349字,重音21846字,合在一起共53165字。通行的是《楝亭五种》本。此书编撰较为慎重、严谨,不仅继承了《说文解字》的优点,注重探讨字源,训诂音义,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产生的新字,补充了《说文解字》和《玉篇》的不足。
  5、《六书故》
  《六书故》(宋)戴侗撰,戴侗,字仲达,生卒年不详,南宋永嘉人。《六书故》计 33卷,全书共分“数”、“天文”、“地理”、“人”、“动物”、“植物”、“工事”、“杂”、“疑”等九部,细分为4
79个目。基本上是按类收字,无类的归“杂”部,存疑者归入“疑”部。此书查阅困难,但有些释义很完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龙龛手鉴》
  《龙龛手鉴》 (辽)行均和尚撰。此书原名《龙龛手镜》,宋人刊行时为了避赵匡胤祖父赵竟之讳而把“镜”改为“鉴”。此书沿用了部首检字法,但改变了说文的分类,归纳为 242个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全书四卷,收字26400多个,注释着重形体辨正,后注音义,释义当中引证不少佛书音义。此书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古体字和异体字,并收录了很多民间俗字。对于了解唐代前后人们使用俗字的情况,对于研究汉字的变迁,特别是对于释录敦煌学中的文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字汇》
   《字汇》(明)梅膺祚撰,梅膺祚,字诞生,宣城人。《字汇》成书于万历43年(1615年),共14 卷,收字33179个。此书对字典的编检方法有创造性的改过。它简化《说文解字》的部首为214部,改变过去收字排列混乱的缺点,按笔画多少编排,创立难字“检字表”,
每卷之首编制部首表,注明每部所在页码。这一重在改进,一直为后世所本,直到旧本《辞海》仍是按例编制,分214个部首。注音是先反切后直音,释义简明清楚。
  《字汇》问世后,因编制新颖,风行一时,同一类型的字书出现了很多,如《字汇补》、《同文字汇》、《玉堂字汇》、《文成字汇》、《正字通》等等。
  8、《正字通》
    《正字通》(明)张自烈撰。张自烈,字尔公,号芑山,又号谁庐居士。江西宜春人。《正字通》全书16卷,共收录三万三千余字,编制同《字汇》,共214 部,对《字汇》中的缺漏和错误给予补正,但引用的材料过繁,引书有的失注篇名,一字又有重见于两部的,有失精确。清代官方编纂的《康熙字典》,就是以《字汇》和《正字通》为蓝本增益而成。
  9、《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编1716年印行,部首检字法,分214部,共收字47035个,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注音用反切,释义都有例证,旧版在版框上附有篆字一万多个,收集
资料相当丰富,是当时收字最完备的字典,字典一词,也创始于此。
    《康熙字典》由于编写时疏漏,错误较多,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其中错误2500多条。《康熙字典》尽管有错误,但还是查古字、古义、古音很有价值的工具书。
  10、《经籍籑诂》
    《经籍纂诂》(清)阮元撰。阮元,字伯元(1764-1849),号芸台,江苏仪征人。全书记106卷,按106韵编排,每韵一卷,收录了唐代以前主要古籍中的文字训诂,即释本义,也说明引申义,此书体例严谨,材料丰富,并附有同体异型字,对研究古代汉语特别是字源,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它的缺点是首先,《经籍籑诂》只是资料的集结,而缺乏对义项的归纳。其次,有些书《经籍籑诂》成书时尚未发现,所以《经籍籑诂》未及征引,所以我们引用有关书籍时一定要覆核原书。另外此书不注音切,也是其缺点。
存的部首
  11、《助字辨略》
  《助词辨略》(清)刘淇撰。刘淇,字武仲,河南确山人。《助词辨略》是一本收录和研究虚字(即助词,也称虚词)的专门性字典,共收录虚字476个,分列800余条,按上平、下平、上
声、去声、人声编为5卷,依106 韵次第排列。它是总结前人关于虚字的材料而成的,是最早的一部虚字工具书,它奠定了虚字研究的基础,对后出著述有较大影响,最大的特点是收录了一些俗语虚字。
  12、《经传释词》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撰。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经传释词》于嘉庆二十四年记(1819年)刻版发行,此书共分十卷,收虚字160个,按古声母顺序排列。每字下面先说用法,再引书证。些书体例严谨,征引材料丰富,解释虚词精当,但侧重于经传中虚字的特殊用法,取材范围狭隘,收字不多。
    对《经传释词》的缺漏,(清)孙经世著有《经传释词补》,共收“庸”“一”等十二个虚字;又著《经传释词再补》,收“而”“如”等四个虚字,又对《经传释词》原文作了若干增补订正。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清同治年间吴昌莹著的《经词衍释》十卷,编写体例和检字方法完全同《经传释词》。它对王引之选录的一百六十个虚词,逐一进行增补,或补其未详,或补其阙漏。书后又附《经词衍释补遗》,对《经传释词》中未收的二十三个虚词,一仍《经传释词》体例,予以增补。
    《经传释词》较早的版本有皇清经解本(阮元刻)、守山阁丛书本(钱熙祚刻)、王氏四种本(鸿文书局印)、万有文库本(商务印书馆印行)、学生国学丛书本(商务印书馆印行)等。
    甲骨文由于在上世纪初才被发现,因此古代文献中并无资料可以查阅,关于甲骨文的有关工具书主要有:
      《甲骨文合集》郭沬若主编,中华书局出版,分十三册印行。它把近七十年来上百种书刊所著录的材料和分散在国内外公私收藏的甲骨实物和拓本,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基本上都搜集起来了。编写体制是分期分批进行编辑,力图科学地体现出商代甲骨文字的基本面貌。些书是甲骨图版原大照像影印,收集近五万片,附有释文和有关图表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