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掰手腕与握手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从“掰手腕”与“握手”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徐州市中考历史学科命题趋向性研究(十五)
新沂市窑湾中学  张维坤
用历史漫画“掰手腕”来表现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的博弈,用历史照片“握手”来反映国家之间由敌对走向缓和的重大事件,是2009年历史中考命题的一大亮点。本文试举例加以分析。
一、“掰手腕”与“握手”中考试题举例
例一、四川宜宾市
王涛同学从历史课本中选取了以下
一组历史漫画,它们反映的相同主题是
( B )
A .英国衰落
B .大国争霸
C .两极对峙
D .世界大战
例二、淮安市
结合下列两幅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雅尔塔会议上的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图二:古巴导弹危机 ⑴据图一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之间是何种关系?结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据图二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是何种关系?这种关系使当时世界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例三、芜湖市
漫画也是对历史生动的反映。请依据所学知识对下列漫画作出正确的判断。
图5
(注:本题有删减)
上图反映了美苏争霸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危机。
例四、泰安市
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的崛起》风靡全国,美国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结合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注:本题有删减)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漫画反映了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一局面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例五、四川内江市
右图反映的是( A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建交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埃及总统访华
例六、扬州市
1972年,周恩来总理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这次握手最直接的成果是( B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发表了《建交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例七、安顺市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在1972年,中美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穿越20多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推动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这位美国总统是( B )
A.基辛格  B.尼克松C.克林顿 D.布什
例八、广西玉林市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事后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B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例九、杭州市
下列四幅图中反映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有( A )
A.①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例十、安顺市
右图名为“历史性的握手”,它给长期动
荡的中东局势带来了一丝和平的曙光。请你
判断握手的双方代表的国家是( C )
A.埃及以列
B.伊拉克以列
C.巴勒斯坦以列
D.埃及伊拉克
二、“掰手腕”与“握手”图片赏析
1、例一至例四,宜宾、淮安、芜湖、泰安四市都使用了反映20世纪60年
代初美苏争霸过程中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画面上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在“掰手腕”。赫鲁晓夫满头大汗、肯尼迪横眉冷对,二人一只手正在较劲,另一只手也不闲着,随时都可能按下威胁对方导弹的连接线的按钮。可以看出双方剑拔弩张,一场毁灭人类的核战争一触即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中、英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全面展开,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冷战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古巴是拉丁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近在咫尺,占据加勒比海地区的咽喉位置,其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冷战时期古巴成为美苏斗争的焦点地区之一。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则坚持要求撤除导弹而引发的。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历史教训。
掰手腕本是一种比臂力和手腕力的运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出现地区性和国际性比赛。常见的比赛方法是:两人隔桌相对而坐,伸出右手,肘置桌面,两手掌相对成反握式,各紧握对方大拇指根部,两臂成垂直交叉。裁判下令后再发力。掰手腕涉及到肌力和肌耐力的问题,胜负由全身力量和局部技巧来决定。漫画作者以“掰手腕”这一运动形式来讽喻苏美在冷战中的生死较量,一针见血,发人深省。核战争一旦爆发,毁灭的绝不仅仅是交战双方,而是全人类!
在苏美较量中,综合国力略显单薄的赫鲁晓夫本想通过技巧取胜,冒险在被美国视为“后院”的古巴设置导弹基地,但最终受制于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为避免热核战争的爆发,被迫从古巴撤出导弹基地。由此可见,大国角力主要靠的是综合国力!
2、例五至例九,反映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访华,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在中国近代史上,美国是多次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政权,粉碎了美帝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美梦。美国不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先是阻挠解放军解放台湾,接着发动了侵朝战争,最后被中朝人民打败。此后,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五十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格局主宰世界。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70年代初,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冷战是什么意思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3、例十反映的是中东和平进程中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巴以和谈。
中东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地区。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的以列国建立。但是,由于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等复杂因素,致使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长期没有建立起来。自以列国建立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列之间已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小规模的流血冲突不断发生。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中东和平进程也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幅图片,是1993年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列总理拉宾在开罗签署关于实施《奥斯陆协议》后的留影。图中握手者左边为以列总理拉宾,右边为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中间人物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两只巨手握在一起意义非凡,意味着中东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