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有名的诗词鉴赏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鉴赏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表达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诗人到他家去做客。“田家”没有山珍海味,一盘肥鸡就成了老朋友待客的佳肴。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诚友情,又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清淡,开篇就给人以亲切友好的感觉。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庄之所见。这两
句,上句描绘近景,葱郁茂盛的绿树围绕村庄,清幽安静;下句勾画远景,宏伟的青山给田园筑起了一道自然的屏障,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就是用这平凡而自然的景物,表现出山水的漂亮和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宠爱之情。另外,这两句诗也示意了孟浩然与其故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抱负和生活情趣的共同追求之上的,为下文的开怀畅谈作了感情的铺垫。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的是宴饮。
诗人在老朋友家中,临窗把盏,看到窗外的打谷场和青葱的菜园,不觉引起了诗人和老朋友对田园农作物收成的关切之情,年景收成也就成了饮宴的主要话题。
这里,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田园的风光,再辅之以家常的高谈,就使诗境完全沉醉在亲切、自然的气氛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仆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
气爽的重阳节再来欣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忱,作客的开心,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就是在这无雕无饰的“自然”之中,诗人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奇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口头语,勾画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
的境地,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当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表达,几乎没有一个夸大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风光。“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处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处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衬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
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许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美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宠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测,到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早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展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进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绽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待到重阳日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际一望断人肠。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为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由此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
指东吴),诗开篇既未点题意,也不叙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宽解劝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意同“天际若比邻”,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往往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舞,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胸怀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着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转到正题上来,语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全似信手拈来,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