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猪八戒形象意义
猪八戒形象意义
《西游记》是具有浓厚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仙的超强本领,还有就是猪的形体特征和猪的一些习性。猪八戒充分的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在一身.以其的独特形象走进读者的视野,让人感受到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封建社会的市民的代表形象,他所具有性格特征的是:贪财、好、好斤斤计较;但是他又纯朴天真,贪图安逸,偷懒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孙悟空那样的英雄,而只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凡的人。
倒打一耙一、猪八戒形象——人性本能的深刻探讨
明朝,中国哲学思想界变得“相当活跃,出现了多位在哲学史上影响重大的思想家”,比如薛瑄、王守仁、李贽.“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日趋扩大与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增长”,中西方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此时的中国,启蒙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兴起,表现出来的是明朝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科技的空前繁荣。特别要提到的是出生比吴承恩晚一些但同属一个时期的李贽,他“公开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无私则无心'",“认为人类一切活动,都出于自私自利的动机。
他把封建社会地主、官僚的贪欲、权势欲和农民、手工业者等劳动人民所具有的私有心理,都等同地看成为人类的本性。”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正是启蒙思潮的兴盛时期,《西游记》正是产生于这个时代,这就注定了它与《金瓶梅》、《三言》、《二拍》一起,比以前的文学作品更加关注人生,承认人的自然本性,而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就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猪八戒看上去就是一头猪,这一点,连猪八戒自己也不否认.猪的特征在猪八戒身上一览无遗,他也毫不掩饰.他的“猪”性,特别形象地表现为贪吃和贪睡。猪八戒“猪”的特征,实际上更加生动地揭示了“人” ──作为一个自然产物的动物本能.
其次,猪八戒还是一个妖,而“妖”,则是对猪八戒人性的夸大和渲染,这使猪八戒这一形象更具有神化彩,更具有传奇彩和欣赏性。比如第八回中,高太公说他:“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其实,这只是通过 “妖”化,而将猪的贪吃夸大了。猪八戒是妖,这既是作品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更加地深刻了对人性揭露。
当然,更重要的,猪八戒是一个人,无论是作者在写的时候,还是读者在读的时候,都是把猪八戒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人”,是猪八戒形象的最终归宿。任劳任怨、精明能干,还有愚
昧无知、好吃懒做,猪八戒身上具有太多人的特点,太多人的本性。而贪财和贪,更是很多人人性的弱点。
从猪八戒的性格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自已的某些人性本质,所以当我们对猪八戒嗤之以鼻时,却又不生恨,不生怒,反觉得他的可怜。猪八戒形象对人性丑恶的揭露,是让每个人乐于接受的.其另一个原因是,吴承恩在批判猪八戒的同时,对其给予了尽可能多的人文关怀与宽容。《西游记》对孙悟空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即便不犯错,也要写他被念紧箍咒,被驱逐;而八戒就不同了,总是使坏、偷懒、离间,却还无事.在书中,且不说玄奘法师这样一个理应明智、公正的圣僧不断地为八戒护短,就连孙悟空,虽一路上经常喊着打骂,又真的打过几次?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正是明朝中后期启蒙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流行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之一。
二、猪八戒形象—-农民众的典型化身
直接从外表上看,猪八戒就比较接近于农民,猪八戒总是留给人农民的印象,在妖精那里也是。在三十二回中,悟空骗得八戒去巡山,这个呆子来到平顶山莲花洞,遇上银角大王,那怪见他便说:“你会使这钯,一定是在人家园圃中筑地,把他这钯偷将来也。”在四十九回中,
那金鱼精遇上猪八戒,也说他是个“半路出家”的,说他那钯,“想是雇在那里种园,把他钉钯拐将来也”,与银角大王的话如出一辙。
其实,猪八戒是具备许多农民的优点的,最显著的就是吃苦耐劳。师徒四众之中,最执着的要算唐僧,最风光的要算悟空,最不起眼的要算沙僧,而最辛苦而又默默无闻的恐怕要算猪八戒。取经的道路上,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都是由猪八戒干。比如,二十三回中,八戒不禁叫苦道:“哥啊,你看看数儿么: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第六十七回中,那稀柿衕,连八戒都觉得像“是那家淘毛厕”,“臭气难闻”。但在悟空的怂恿下,在百姓的善待下,他忍住恶臭,让“千年稀柿今朝净”,尽洗“污秽之衚衕"。八戒的辛劳有目共睹,就连如来佛祖称赞他“挑担有功”。当然,猪八戒身上还具备农民的其它优点,比如憨厚、单纯、执着、老实、率真等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