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对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作用元旦休息几天2023年
蒋婧
摘要:本文从教育的角度论述了学堂乐歌在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对之后专业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教育理念作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学堂乐歌、教育理念、教育作用、教育影响
音乐这门学科在沉寂了千年之后,由“学堂乐歌”这种形式使其复苏并被重新列入学校必修科的行列,学堂乐歌成了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因此,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学堂乐歌便不自觉的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许多学者研究、探索的兴趣所在。他们对“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词曲来源、产生过程、及其 代表人物等诸多方面都作了精辟的论述。但从教育的角度,对学堂
乐歌在当时学校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作用及对其后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稍显薄弱。笔者认为,这些方面都是需要人们进一步对之进行分析研究的,这有利于人们更全
面的认识学堂乐歌,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未来。现将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对学堂乐歌在教育上的这些方面做简要论述,从而为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添一份绵薄之力。
一、学堂乐歌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原因
1840年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大举入侵我国,并同我国封建顽固势力结成反动同盟,向我国人民进行种种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这使我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同时,它不仅激发了我国人民坚决反抗外国侵略和封建反动统治的斗争意识,也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抵御外侮、进行变革、力图自强的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普遍高涨,社会上也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口号。
在文学界,有如鲁迅先生这样的大文豪“弃医从文”,他要从思想上拯救国人,唤醒全民族的斗争、反抗意识。但是,只有具有一定水平的知识分子才能细致透彻的理解鲁迅先生,从而产生共鸣。因此,要想唤醒整个民族,使广大人民都能觉醒并真正爆发出反抗情绪,就要运用更能激励人心、鼓动人心的形式,一种人类直接宣泄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方式——唱歌。以此种方式让民众把胸中的愤怒呐喊出来,从而达到觉醒的目的。这正如孟子所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即在推行某种思想方面,音乐比语言能产生更大的社会
作用。当然,在激发民族斗志这方面也不例外。
然而,要想使广大民众产生相同的情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就得唱相同的歌曲,自然的学校音乐教育便应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了。“学堂乐歌”也就应运而生了。1907年,清政府正式将音乐列为学校的必修科目,初等小学设“唱歌”课,高等小学设“乐歌”课。“学堂乐歌”正是人们对这些新式学堂中所设音乐和唱歌课程的称呼。
二、学堂乐歌的教育理念及其表现
榛子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在“救亡图存”、需要唤醒国民的民族斗争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学堂乐歌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开放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向西方学习的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因循守旧、闭门造车,反对封建文化、封建意识,把学习西方音乐知识,要求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为己任。于是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有识之士开始大力宣传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这水深火热的形式下产生的学堂乐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它的教育理念。
1、向学生传播西方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国人猛醒,迫在眉睫的亡国之势使更多知识分子有了危机意识。经过反思他们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之所以迅速增强,与政府开始重视教育,使学校课程变革有密切联系。正如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日本比我国先行一步采用西方学制并在实施中加以改造。他们聘请欧美音乐家在日本任教,编印的音乐教材也直接或效仿欧美歌曲作品,从而奠定了以西洋音乐为音乐教育内容的方针。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今日不从事教育则以,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万不可缺者。”还指出要想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就应该走出去向别国学习。学堂乐歌的发起人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都是从日本留学归国任教的,因此他们的乐歌创作甚至课程制度都是效仿日本,从而也向我国学生传播了西方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以达到向青少年进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教育的目的,并且希望能产生日本明治维新的效果。
2、对学生进行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这一思想成为了当时乐歌创作的主流,成为当时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乐歌的题材。例如有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黄公度作词的《军歌》、辛汉作词的《中国男儿》、杨度作
东莞搬屋公司词,沈心工作曲的《黄河》、沈心工作词的《体操—兵操》、等等。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指出:“发展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意识、民族团结,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尤其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音乐教育更是社会情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陈世谊写的《中国音乐改良说》中提到日本之所以能够强盛,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中的军乐课的普及。学校中的军乐被视为原动力。因此,作者呼吁应立即将音乐教育设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设立音乐学校,教授军乐课。“军歌”中的代表性作品有:黄公度作词的《军歌》又名《出军歌》《军歌九章》等,另外还有《出征》《从军歌》《行军》《学生军》等。
3、破除传统封建思想,宣传民主自由思想
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统治下,“谨慎度日、规规矩矩”不敢有半点逾越“规矩”想法,可以说国人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深受封建旧思想的残害。有识之士看到了人民的疾苦,于是在音乐大变革的时期,也用学堂乐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追求民主自由思想,批判封建传统思想。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的一要件。”梁启超的音乐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当时人们急切盼望冲破封建束缚、进行社会变革的愿望。因此,呼吁妇女解放、追求男女平等的一系列乐歌便产生出来,如秋瑾作词的《勉女权》、沈心工作词的《女子体操》和《缠足苦》叶中冷的《妇人从军》等。这些乐歌的传唱收到了不可低估的效果,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试卷中提出:“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其理甚谬”。“三纲谬彰彰明矣”,公开向封建旧道德宣战。
4、培养一批音乐师资队伍指标生是什么意思?
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没有音乐教育课程,但在章程中提到,外国中小学堂皆有唱歌音乐一门功课,只是由于我国缺乏音乐师资,师范学堂的学生便无法接受音乐教育。这就使当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培养音乐师资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于是培养音乐师资也理所当然成了当时学堂乐歌的任务之一。
>婚假请假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