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以畜牧渔猎为生。
明朝后期,在女真族出现了一位出的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他的统治下,女真族迅速崛起。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击败。
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明崇祯帝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兵入关。
此时皇太极已死,其子世祖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于同年五月攻占北京,四个月后清朝将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它在关内的统治。
世祖顺治皇帝在位的十几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部队及一些明朝的残余力量。
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清
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
明朝降将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因灭明有功,分别被封为云南、福建、广东的藩王。
公元1662年,顺治帝薨,其子玄晔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
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康熙即位之初,朝政一直由辅政大臣主持,致使敖拜结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
康熙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成功的翦除敖拜及其党羽,开始亲政,先后平定了"三藩"叛乱、准葛尔部叛乱、西藏叛乱;招抚台湾郑氏家族;击溃进入东北的沙俄军,与之签定《尼布楚条约》,使得清朝的统治得以加强。
在经济方面,康熙帝废除原先满人执行的圈地制度,并且鼓励开荒,兴修水利,减少农民的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
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发展时期。
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又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行宫,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外族的统治。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公元1796年,八十八岁的乾隆皇帝将帝位让于其子仁宗颙琰,年号嘉庆,自己为太上皇。
嘉庆皇帝不如康熙帝与乾隆帝一样有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在统治上一直延续其父的政治方针,清朝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清朝的历代帝王
公元1821年,嘉庆帝卒,由道光皇帝即位,是为清宣宗。
道光帝在位期间,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毒害。
1838年,道光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主持禁烟。
林则徐到广东后,打击烟贩,没收达两百多万斤,又在虎门当众将其销毁,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于1840年以保护侨民为名对中国宣战,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公元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此时清王朝正值道光帝(1821~1851年)在位。
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同时又将林则徐治罪,重新开放广州。
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1842年攻占吴淞。
至此,清政府不得不向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
此后,法国和美国也效仿英国,与中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中国的门户从此被打开了。
公元1851年,清咸丰帝即位,在同年一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太平天国。
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
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于1853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订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国。
此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数次北伐与西征,但由于1856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军的石达开部主力出走,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此后,太平天国后期虽然有李秀成、陈玉成等将领的极力支撑,但清政府经过几年的剿乱战争,天国都城天京于1846年被曾国藩所部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宣告失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