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9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把握清朝前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吗?
教师讲述:当今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人口众多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可是大家知道吗,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占到世界的1/3
为什么清朝人口一度会有如此快速的增长呢?带着这个悬念,引导学生学习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提出问题:1661年到1766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展示清朝开荒执照图片)
甘薯、玉米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农作物的推广,成为清朝前期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物质条件。(展示玉米、番薯图片),它反映什么?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下列的材料反映的是什么?
烟草传入中国后,到18世纪末叶,种植遍及全国。福建浦城、浙江塘西、湖南衡州、山东济宁等地成为著名的烟草产地。(展示烟草、茶叶图片)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现在我们来看下面的材料总结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清朝康熙南巡,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展示《耕织图》(局部))
康熙帝命焦秉贞绘制《耕织图》,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二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从监国战略需要出发,为了更好地治理黄、淮等流域水患,整饬吏治和收抚民心,先后六次南巡(具体时间分别为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时为了避免给各地带来额外开支,所用费用基本均由朝廷承担,不许分毫派取民间
材料三 清朝的赋税、粮食一半依赖江浙地区。为了防止海潮侵害农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非常重视海塘建设。所谓海塘,就是用巨石沿海岸修筑的防潮堤坝。这种堤坝,叫鱼鳞石塘。
从康熙南巡的目的、鱼鳞石塘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材料四 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动脑筋:
宋朝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清朝时期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怎样的发展与变化?
动脑筋: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学生看图表,回答问题: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粮食产量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作物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统治者重视农业的生产。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统治者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以苏州、湖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湖广熟,天下足” 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展,湖南、湖北地区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同时它也表明清朝前期我国高产农业区域的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清朝前期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展示青实地团龙纹纱、印花棉布、红地织金云龙缎,讲述丝织业的特点。
展示粉彩牡丹瓶图片、五彩百蝶瓶、粉彩镂空转心瓶和介绍文。
展示材料:乾隆五年(1740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云南铜矿的最高年产量达到1400多万斤。乾隆时,贵州铅矿年产黑铅也达到1400多万斤。广东的铁冶规模也很大。
广东佛山镇是冶铁中心,佣工数万,铁器制造业也很发达,那里有铸锅业、炒铁业、制铁线业、制钉业和制针业等行业,而尤以铸锅业最为有名。所铸铁锅不仅行销国内各地,而且也大量输出国外。
展示《清代纺织图》,提出问题:
(1)下图是《清代纺织图》,谁能说出图中纺织生产的流程?
(2)这种手工生产和一般的家庭手工生产有何不同?
(3)这些劳动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吗?
展示《前门街市图》(局部)和介绍文,提出问题:《前门街市图》中人物从事什么活动?它反映的是哪个城市的繁荣?
展示《盛世滋生图》和介绍文,提出问题:图中人物在做什么?从《盛世滋生图》我们可得知什么信息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材料中“天下有四聚”是指哪些城市?为什么被称为“天下有四聚”?
展示晋商、微商的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二说明什么问题晋商、徽商经营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欣赏清朝前期的丝织业。
学生欣赏清朝前期的制瓷业。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和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的特点。
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矿业的发展。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现象。
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图片和材料,让学生了解清朝商业发展的概况。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3.人口的增长
展示图表,提出问题。
时间
人口
17世纪初
2亿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1.19亿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1.5亿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3.1亿
(1)观察图表,想一想1655年清朝的人口数量为什么会骤减到1.19亿?
(2)乾隆五十九年清朝的人口为什么增加到3.1 亿?
(3)清朝前期的人口快速增长,会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把握知识点联系的能力。
巩固练习
1文物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下图)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 
  
A.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
2明清之际江南出现“妇女半边天”的说法,南京云锦织造生成了“七上八下”的成语(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大理杂乱无章的丝线)材料中的行业最可能是(    )
A.种植业
B.水利业
C.交通业
D.纺织业
3清朝的历代帝王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 
A.农村集市
B.城镇市场
C.区域性市场
D.全国性市场
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    )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中考链接
(2015年 湖南永州 )“购机一张,织诸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  人争鬻(,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参考答案:C
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目,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明清时期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请归纳总结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后做作业。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