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道观简介认识道教19洛阳上清宫解州关帝庙
清朝的历代帝王洛阳上清宫
上清宫是道教名观,全国有多处道观取其名。著名的有洛阳上清宫、青岛崂山上清宫、四川青城山上清宫、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等。
洛阳上清宫位于河南洛阳城西北4公里邙山之巅翠云峰,翠云峰为洛阳北郊的制高点。山虽不高但地势险峻,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若云,故称“翠云峰”。这里风景秀丽,是消夏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喜涉足山巅,南望伊洛平原,古都尽收眼底。瞻仰上清宫,写下了不少美丽诗篇,杜甫有《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写他登览拜谒洛阳上清宫的经过和感受“配极玄都閟,凭虚禁御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其中提到的“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即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在观内所作的壁画《五圣千官像》和《老子化胡图》。苏东坡也曾到观内游览题字。
洛阳上清宫
上清宫始建于唐代,初称老君庙。高祖李渊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敕建上清宫,故上清宫又称玄元皇帝庙。乾封元年(666)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等人一起驾临上清宫,目睹了
海市的出现,并请大臣们著书立说记其事;唐玄宗亦驾临上清宫,亲自撰书碑文。开元二十九年(741)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洛阳玄元皇帝庙因避玄宗讳,改称元元皇帝庙。。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攻陷洛阳并作为其“大燕国”国都,作为唐王朝玄元皇帝庙的宫内神像均被毁。
宋太祖西幸洛阳,特祈晴上清宫;太宗十分仰慕上清宫,并按其原规模重建于东京汴梁城内,并曾多次驾临观赏;宋真宗三次驾临上清宫,对唐吴道子的大型壁画《五圣千官图》及当时武宗元的壁画《三十六天帝像》,极其赞赏。当时,上清宫的“三圣”艺术——“塑圣”杨惠之的玄元皇帝雕像,“画圣”吴道子的《老子化胡图》与《五圣千官图》,“诗圣”杜甫的《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均存。后唐庄宗、明宗也相继驾临上清宫,并将上清宫(太微宫)的位置放到太庙之上,所有国家大事,都要到这里祭奠祝祷,并以“太微宫使”作为几任宰相的荣誉加衔。
金元时期废毁,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道士张玄募钱重建,以山高风大,改殿顶小瓦为大型釉瓦(俗称琉璃瓦),屋脊置铁瓦,故称大殿为铁瓦琉璃殿,今庙内尚存其时铁瓦数块。嘉靖二十九年,崇道的明世宗大举修整洛阳上清宫,历时三年而成。此时的上清宫
为五进院落:一进为主殿四帥殿,两边有配殿;二进为老君殿。歇山单檐三开间;三进为三清殿,四进为翠云洞,五进为玉皇阁。山门外另建一座高大牌楼。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上清宫殿宇震毁;康熙二十一(1682年)巡府阎兴邦、雍正八年(1730)知府张汉鼎等均重修。修后庙宇,殿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有戏楼、山门、一、二、三殿;以及配殿廊房等。以后多次重修,民国时亦曾整修。抗日战争期间遭日军破坏,仅翠云洞和洞上平台、三间五脊歇山顶老君殿幸存。
现存的上清宫仅有山门、窑洞(翠云洞)和配房数间,翠云洞上有玉皇阁三间。在上清宫南边和邙山岭下,有玉清、下清二宫。附近尚有道士墓塔5座。
“三圣”艺术
“塑圣”杨惠之的玄元皇帝雕像,“画圣”吴道子的《老子化胡图》与《五圣千官图》,“诗圣”杜甫的《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题壁诗。今均不存。只在宋人笔记中留下一些传说。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景德四年,宋真宗嵩山封禅经过上清宫,十分欣赏宫内壁画吴道子的《五圣千官图》。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擅画道释人物,所写衣褶,有飘举之势,被誉为“吴带当风”。又喜用焦墨钩线,略敷淡彩于墨
痕中,足显意态,又称“吴装”。年轻时经常在洛阳一带流浪作画。上述两幅画即是其年轻时代代表作品。当时洛阳还有个十七岁的画家武宗元,在上清宫画了幅壁画《三十六天帝图》,也受到真宗的称赏。一年后,真宗再次来到上清宫,便下令御用画家将这两幅画临摹下来,带回宫中以便随时欣赏。御用画家哪有吴道子这种本领,但如被真宗发现与真迹之间的差距,不但?丢脸而且还可能受责罚。情急之下,摹写之后干脆毁了真迹,让你无法比对。其中有位画家还颇有商业头脑,将铲下的原作保留下来,一块块出售。直到南宋高宗时代,还有人在江南看到过吴道子残缺的真迹。
宋人康与之在笔记《昨梦录》则是另一种说法有无名隐士者,见元元皇帝庙破落,遂花三十万钱,买下一堵壁画。从此隐士开始临摹学写壁画。三年学成后,便将原壁画沉入洛水,从此该画在人间消失。后来老子庙重修,聘人作画。隐士出山应聘,同时应聘者另有一著名老画师。二人一人一壁,开始作画。那老画师自恃画艺高超,以为胜券在握,就等着看隐士的笑话了。没成想隐士轻车熟路很快绘毕,老画师一看,几欲惊倒在地:莫非吴道子重生再世所绘?老画师立刻把自己所画毁掉,连画具烧掉,拂袖而去。
吴道子《五圣千官图》(摹本)
翠云洞
嘉靖二十九年,明世宗大举修整洛阳上清宫,第四进即为翠云洞。上清宫在抗日战争期间遭日军炸毁后,翠云洞为上清宫仅存的明代完整建筑,今日门两边有对联:“在阳世任凭你
奸险毒辣害人计谋深似海到阴曹难逃我剜拨剔炸惩凶冥律法如山”,仍保留道教符箓派特。
解州关帝庙
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背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秀丽。因解州东南1
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所以解州关帝庙是普天下关帝庙的祖庙。也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祀奉的是关羽。关羽(约160或162-220年),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人。相传,关公从幼年开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深明大义。青年之际,因打抱不平,杀死乡里恶霸而远走他乡。遇刘备、张飞后,与之结义,发誓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吕蒙正白衣渡江,关羽兵败被害。蜀汉丞相诸葛亮评关公曰“绝伦逸”。乾隆帝手书“神勇”,同治帝称其“威震华夏”,并竖匾于关陵正门。
自宋代以来一千多年间,关羽一生的行为及其形象已演变成中国传统道德的化身。他在汉末社会动乱中响应国家征召起身投军,“桃园三结义”后终生履行诺言;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的勇冠三军;“身在曹营心在汉”挂印封金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千里走单骑、深夜读春秋的不欺暗室;义释华容道的知恩图报。其中释放出的“忠”、“诚”、“信”、“义”,
成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们的道德榜样和学习楷模。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起,历代王朝不断对关羽加封褒扬,“从侯而王,从王而帝,从帝而圣,从圣而天”,直至“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庙祀越来越多,正如清代学者赵翼所言:“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塞垣,凡儿童妇女,未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陔馀丛考》卷三十五)明人吕子固在《谒解庙》诗中,曾无限感慨地吟咏道:“正气充盈穷宇宙,英灵烜赫几春秋。巍然庙貌环天下,不独乡关祀典修。”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关公的崇拜和敬仰,以及关帝庙遍布天下的盛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