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案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生版)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户籍类别
课标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建造和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
2.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古代历代基层组织形态和基层社会治理状况,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封建社会基
层组织的任务。
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历代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认识到封建时代的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宋朝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
时空线索
知识点1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战国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
秦朝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
的市籍等
汉朝
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1.中国古代户籍登记由秦汉时期以血缘出身分类登记为主演变为元明清时期以职业分类为主。清朝实行固定丁银后,户籍管理逐渐松弛。摊丁入亩后,户籍编审名存实亡。
2.“黄籍”,西晋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3.“土断”,东晋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登记,不征收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糊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4.“大索貌阅”,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薄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5.“刮户”,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政府会通过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搜查出来,称为“刮户”。
6.宋代,户籍已不再区分良民、贱民,而是根据居住在城市或乡村,将人们划分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最早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7.宋代户籍中的主户,指占有田地,承担赋役的人家。按照他们财产(主要是土地)的多少,分为五等,
一、二等户田地产业多,称为上户,处于中间的三等户称为中户,四、五等户田地产业少,称为下户或贫下户。
客户指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家,主要是佃户。他们租种地主的土地,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一般地主和富裕农民往往通过诡名寄产、诡名挟佃、诡名子户的方式,逃避徭役,而贫困农民往往因赋役繁重,最后沦为没有土地的佃户。
8.“诸户计”,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僧道户、儒户、灶户、渔户等,统称为“诸户计”,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9.“黄册”,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修造于洪武四年(1371年),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1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到崇祯十五年( 1642年)为止,共27次编制黄册。
【知识拓展】
清朝户籍管理相对松弛的原因
康熙和雍正两朝实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政策,使得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统计户口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了。
【知识总结】
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1.影响因素:
(1)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
(2)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
(3)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
(4)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
2.功能:
(1)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
(2)限制人口流动
(3)维护社会治安
(4)控制职业,固定身份
(5)维护等级特权
3.特点:
(1)户籍具有地域性。由于人口与赋役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政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
(2)户籍具有等级性。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其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其中,特权户籍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但在宋代以后消失。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户籍,是主体户种,这些人是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
(3)户籍具有世袭性。严格的户籍管理不仅体现在对人口生存地域的控制上,而且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识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
(4)户籍具有社会治安职能。在我国历史上,户口的管理也对人动行为进行制约,它对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宋代以后出现保甲制,赋予了户籍管理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功能,从而成为政府加强其统治基础的重要措施。
(5)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
4.演变的原因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
(2)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
(3)政府的改革,如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
5.历史影响
(1)积极
经济:①便于征发赋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治:强化户籍管理,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加强中央集权
(2)消极
经济:①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②加深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思想: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上,易形成保守的社会心理
【图解历史】
黄册
明清时期,户籍管理更是成熟。户籍管理又分为“黄册”和“鱼鳞册”,黄册以登记人口为主,鱼鳞册以登记土地为主,两册一对照,一户人家该交多少钱粮税赋,该服多少徭役人工,都是一目了然的。
明代“鱼鳞土册”
明代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