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讲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讲义
总结:
一、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倍数与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
与偶数等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三、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感知平移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四、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
 
(一) 第一单元
a) 小数除法
1.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2.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 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 把除数变成整数,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
练习:
20.4÷4=                    96.6÷42=                55.8÷3=
43.5÷5=                    52.8÷6=                    33.3÷9=
9.6÷2=                    51.6÷3=                    68.4÷4=
12÷25=                    8÷16=                    1.26÷18=
0.7÷2.1=                57÷7.2=                    66÷1.2=
128÷8=                    720÷24=                    8.4÷6=
12.8÷8=                    72÷24=                    0.9÷3=
7.21÷7=                    8.02÷2=                    9.9÷3.3=
b) 积商近似值
积取近似值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商取近似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
例题:
6.31×6.7=42.27742.28(元)
人民币兑换美元600÷6.3195.09(元)
c) 循环小数
1. 什么叫循环小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
2. 循环小数的写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d) 小数混合运算
1. 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 有括号先算括号;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运算从左往右算起。
(二) 第三单元
1. 自然数:0、1、2、3……等等
整数:-2、-1、0、10、20、30……等等(整数不包括小数,分数)
倍数: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目标: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因数: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如a÷b=c,就是说a是b的c倍,a是b的倍数。 一个数能整除它的积,那么,这个数就是因数,它的积就是倍数。例如3×5=15,3和5是15的其中
两个因数。(一个数的因数至少有两个,即是1和它本身)目标:能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 5的倍数:能被5整除的数。
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 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
特征:个位上是0、2、4、6、8
4. 3的倍数:能被3整除的数。
特征:每个数位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
5. 质数:质数就是不能进行分解质因数的整数, 质数就是一个正       
整数,除了本身和 1 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如1、3、5、7、11等等
6. 合数:合数就是可以进行分解质因数的整数,如4、6,8,9,10,12 等等
7. 10以内的合数:4、6、8、9
10以内的质数:1、2、3、5、7、
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共同特征:个位上为0
8. 奇数:个位为1、3、5、7、9结尾的数叫奇数。
偶数:个位为2、4、6、8、0结尾的书叫偶数。
(三) 第二单元
1.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2.上下或左右平移后,图形的长度、大小不变。
(四) 第四单元
1. 图形的比较方法:平移、分割、数方格
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那么这个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高。显然,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由于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三角形有三条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任意一点向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由定义知,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有无数条高,但底却仅有四个!
梯形的高和底:从梯形,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梯形的底。由定义知,一个梯形可以有无数条高,但底却仅有两个!
3. 多边形面积公式:
自然数包括小数吗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S=ah÷2(其中a为底,h为高)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S=ah(其中a为底,h为高)
        归纳总结:1.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