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小数本质实现意义建构
凸显小数本质实现意义建构
作者:闫云梅 陆德霞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20年第01期
自然数包括小数吗
        【摘要】在人教版教材“小数的意义”学习中,有这样一段话“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由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有些教师都认为,小数仅仅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对小数的本质意义缺乏深刻认识。笔者在学习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数学习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小学阶段两次学习小数所承载的不同任务,分析了分数在小数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以“小数的意义”一课为例,利用有效学习模型,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凸显小数本质,使学生实现对小数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小数 本质 活动 意义建构
        一、学生错误引发的思考
        在学习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课之后,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下图):
        从学生的错误可以看出,学生仅仅记住了教材上所说的“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一事实性结论,只会将分数从形式上改写成小数的模样,并没有真正理解小数的本质意义。
        那么小数仅仅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吗?小数的本质意义与学习价值是什么?“
分數”在“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有关“小数”的学习为什么分为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两个阶段进行?这两段学习承载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借助哪些模型、设计哪些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本质意义?
        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对有关小数的学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二、对有关小数学习的理解与认识
        1.小数的本质意义与学习价值分析
        张奠宙教授在《小学数学研究》一书中写道:小数的出现,是基于十进制表示数量的需要,是十进位值制记数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度量物体的过程中,总是把容易感知、触及的量作为合适的单位。如一尺、一斤、一元等,然后依十进制发展出大数目的位值系统。然而,社会生活往往还需要比单位“1”更小的计量,于是,有了尺以下的寸、分 ;斤以下的两、钱;元以下的角、分。按照十进制的要求,产生10寸为一尺、10两为一斤、10角为一元的设置。这是十进位制记数制度沿着相反方向的延伸。因此,小数产生的本原在于计量的需要,并非分数概念的附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