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第4课《蜀道难》预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预】人教必修34课《蜀道难》教学资料
一、认识作者
姓名
李白
字号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朝代
唐代
籍贯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生平简介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被还”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
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作品风格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二、文本知识
1.乐府诗歌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背景资料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三、字词归纳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噫吁嚱                      绕(    )  石     
       扪参        峥嵘      ) 抚     岩(       古木( 
   咨嗟    ) 喧      崖(          血(   
2.解释加点的字词:
1)尚 
黄鹤之飞不得过(    )
贤使能(    )
赵王使使视廉颇能饭否(    )
2)危
乎高哉   
如累卵   
正襟   
上屋骑   
3)去
门十里以为界(      )
阳虎齐走赵  (      )
除残秽      (      )
有敢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
连峰天不盈尺(      )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攀援(     
2)使人听此朱颜(     
3)砯崖石万壑雷(     
4)侧身西望长咨嗟(     
5)但见悲鸟古木(     
6)开国茫然         
四、内容探究
4.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5.请将全诗分为三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6.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并简要评说理由。
7.开篇“噫吁嚱……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8.作者叙蜀开国历史、说“五丁开山”故事和表现蜀道之难有何关系?
9.诗中最后写剑阁险峻,战火频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yixūxi  fú  sai  yíng  zhàn  náo  ménshēn  zhēngróng  yīng  chán  tuan  zījiē  huī  pēng  wé  shun
2.(1)尚:尚且  崇尚,推崇    2)危:高  危险    屋脊  3)去:距离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离开  去除  往,到  距离
3.(1)担忧,对……发愁  2)凋零,使……凋零  3)使……滚动  4)向西  5)号叫,对……号叫  6)多么
4.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④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5.第一层:叹山高开路之难;第二层:叹山险行路可畏;第三层:叹蜀地战祸之烈。
6.叹。①从诗歌内容看,以感叹山高路难,战祸之烈为主。②贯穿全文的主旨句就是感叹。其它也多以感叹句为主。
5.第一层:叹山高开路之难;第二层:叹山险行路可畏;第三层:叹蜀地战祸之烈。
6.叹。①从诗歌内容看,以感叹山高路难,战祸之烈为主。②贯穿全文的主旨句就是感叹。其它也多以感叹句为主。
7.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8.通过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蜀道自古以来就是难以逾越的险阻。借助神话传说,为蜀道之难点染神奇彩。
9.诗人从地势的显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关注,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10.⑴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
① 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
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